損外觀 礙咀嚼——早治倒及牙

養和醫院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林詩韻。

【星島日報報道】「你是否不開心呀?」倒及牙患者經常被問及為何扁嘴,是否心情不好?但其實他們只是因為下顎較上顎凸出,或上排牙齒內傾,外觀上看似扁嘴模樣,實情有苦自己知!原來倒及牙患者不但在外觀上產生問題,有可能被取笑為「鞋揪」外,他們的進食、學業、社交等亦可能受影響,若能及早治療,可有效改善問題,避免日後可能需要進行更複雜的處理方法。 當人將嘴巴合上時,下門牙比上門牙凸出,即為倒及牙。倒及牙在醫學上屬於第三類咬合不正的問題。養和醫院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林詩韻表示,倒及牙分為顎骨性和牙齒性,顎骨性包括下顎生長過長、上顎生長過短和最常見的混合性上下顎問題,而牙齒性則包括牙齒生長角度和位置等問題,包括上門牙生長角度垂直或下門牙向前傾。當中以顎骨性的倒及牙較為常見。倒及牙一般是遺傳性或個人基因問題,後天性因素較少。 有研究顯示,香港有倒及牙問題者大概佔人口中百分之十四至十五,亞洲人比起西方人更易有倒及牙問題。 林醫生表示,倒及牙患者外觀上與正常人有些分別,影響他們自尊心。倒及牙可能會引致發音不全,例如F、P、T、V等噴氣音節,除了令患者感到困擾,亦可能影響學業、工作及社交。 另外,他們亦可能會有進食困難問題,吃不了某些種類的食物,例如瓜子、薄餅等。嚴重患者的門牙失去切割功能,咀嚼部分需要用後排牙齒代替,令後排牙齒磨蝕增多,牙骹負荷增大,長期積累可能引致牙骹疼痛。而嚴重患者的上下唇不能合攏,亦有機會導致口腔乾涸,增加患上蛀牙及牙周病風險。 嬰兒會在一歲多長出門牙,家長一般可在他們長出上下門牙後發現問題。病人也可能在乳齒期間發現問題,亦有可能待問題愈來愈嚴重,過了換牙期到恆齒階段才發現問題。 若是顎骨性倒及牙,病人有機會較遲才發現問題,因為一般人下顎發展較上顎緩慢,有些個案待青春期發育完成後,才發現有倒及牙的問題。 如何能及早發現患者有倒及牙的情況?林醫生指出,小孩最好在七歲或門牙恆齒長出時,便應找牙齒矯正科醫生作第一次評估。一旦發現有倒及牙,醫生會因應患者倒及牙屬於顎骨性或是牙齒性決定何時開始治療。早期治療一般只需六至九個月,日後即使需要繼續治療,情況亦會相對簡單得多。 透過早期治療可有效改善上下顎骨的生長,例如患有上顎骨生長過短問題,由於上顎骨發展較早,透過固定牙箍作早期牽引,可以有效令上顎骨增生,上下顎發展達到協調,而牙齒性問題一般等待恆齒階段才開始治療,及早透過局部活動牙箍或固定牙箍作矯正牙齒,以處理倒及牙問題,可以避免日後出現咬合不正等更嚴重及複雜情況,將來有需要再作牙齒矯正亦變得相對容易。 若患者錯過了早期治療階段,醫生亦需要視乎患者倒及牙嚴重程度來處理。一般倒及牙可能混合了牙齒性及顎骨性問題,因此醫生需要決定患者應該箍牙或配合顎骨正頜手術作綜合治療。正頜手術需要等待患者顎骨發展完成才開始,避免在手術完成後顎骨繼續發展影響治療效果,男士顎骨約在十九至二十歲發育完成,女士大約為十七歲。手術一般會配合口腔外科醫生作治療。患者一般需要先箍牙待牙齒排列整齊後再動手術,術後亦要繼續箍牙以達到最佳效果,整個過程大概兩年。 手術後病人需要休養,若術後以鈦金屬片將切割顎骨作固定,患者需要進食軟性食物大概一星期,若病人上下顎均有動手術,有些病人在術後需作上下顎合實(俗稱「鎖口」)四至六星期,以便顎骨生長復元,這段時間病者需要進食流質食物。 牙齒性倒及牙較顎骨性更易處理,一般通過矯齒(即箍牙)便可改善。而顎骨性則分為嚴重及輕微個案,嚴重個案一般需要配合正頜手術作綜合治療,一些較輕微個案單純以箍牙已經可以大大改善狀況。 運用微植體(骨釘)植入牙牀骨作錨定,可以幫助較大幅度移動牙齒,令輕微至中度的顎骨性倒及牙亦可單以箍牙得到改善,而毋須進行正頜手術,大大減少手術治療費用及免除手術的風險。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