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學位人士可報讀港大醫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今年向本港兩大學醫學院撥款增加一成醫科學額,港大及中大醫學院的收生學額均由去年二百一十個,加至二百三十五個。港大醫學院首年推出「毅行醫路」收生計畫,向有志行醫的學位持有人及其他專業人士招手,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出,過去有學生因公開考試表現失準而影響選科抉擇,但只要對醫科有熱誠、毅力和理想,有「仁心」者不論年齡,均可獲得踏上醫路的「Second Chance」。 不設年齡名額限制 醫科學額向來在大學聯招中「爭崩頭」,以去年港大內外全科學士課程為例,六科合計的收生分數最低三十七分。不過,港大今年首度推出「毅行醫路」收生計畫,為學位持有人,甚至已投身職場的其他專業人士提供入讀醫學院的機會,循非聯招辦法進行招生,與國際預科文憑(IB)、英國高級程度會考等其他申請共佔整體學額兩成半。 梁卓偉強調:「人生求學未必事事順利,抉擇走上另一條路,不代表沒有回頭的機會。」 計畫不設收生年齡限制及特定取錄限額,院方將就申請人的基本學業成績,邀請參加面試及一整天活動,由教授及醫科生從旁觀察。過去三年港大醫學院亦有類似的破格取錄,共二十八人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學士課程。 二十八歲的何恩浩早年在牛津大學,為了入讀醫學院而放棄年薪七位數字的投資銀行工作。「自小甚麼都想贏,卻被社會對於成功的定義所局限,失去工作意義。」直至母親患癌,受醫生感召,他重燃行醫生的理想。 首要條件具「仁心」 原在美國修讀基本科學學士課程的趙灝安指出,報考醫科的首要條件是「仁心」,他笑言:「面試時被問在speed dating如何介紹自己?當時覺得很奇怪。」曾四度投考、原在英國修讀精算系的薛英傑亦指被教授問道「如有同學抄功課會如何解決?」等問題,他們認為,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足以反映考生是否有助人精神及如何解決問題。 記者 關琛詩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