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指本港扶貧須精準 研社區客廳和課後託管 議員質疑普及性
【on.cc東網專訊】本港貧窮問題十分嚴峻,政府近期表示將會檢視與修訂相對貧窮線,惹來全城熱議。立法會今(28日)就召開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會議,聚焦精準扶貧。政府表示與內地不同,本港是富裕地區,須精準扶貧策略,有議員問及針對90萬貧窮人口包括獨居長者,貧窮學生與適齡無業婦女等,當局表示將研社區客廳和校後學童託管等政策。
議員鄧飛表示在「共創明teen」計劃中,約2,800學童受惠,但實際本港統計卻約有27萬貧窮青年,他質疑計劃對貧困青年的普及性,他續指在計劃中有21名學童因各種情況退出,他指退出學童仍佔一定比例,政府是否有計劃檢討。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27萬貧窮青年只能算做理論數字,而此計劃針對點十分清晰,僅是對劏房的貧困學童,他指更多單親戶需要幫助,正在研社區客廳與學校課後託管政策以釋放婦女勞動力並幫助有需要的學童。
議員陸頌雄詢問有關政府會否設立「生活工資」標準,可供僱主參考工資水平,而很多人稱洗碗工有3萬元工資,實際上大部分仍處於1萬4左右的水平,因此指政府不要太輕率擴大輸入外勞,不然和扶貧工作猶如「左手打右手」。孫玉菡回覆指,認為政府立場主要需處理最低工資而非生活工資,因政府會提供不少補貼,很難計算貧窮戶最終可支配收入。
針對政府會否全面取締劏房,議員鄧家彪詢問當兩至三年後各種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落實後,政府會否透過行政、立法、服務等手段讓長者和小朋友避免住劏房,孫回覆指劏房長者住戶佔2.5%,認為與其立法,不如考慮讓這部分長者回內地居住,認為此舉「做得到」、有「可能性」。鄧家彪更問及當局有無劏房清單以及幫助整合政府資源,定期探訪劏房戶並設立試點如觀塘。當局回應指會持續關注並積極考慮。本次會議為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最後一次會議,孫玉菡指未來仍會繼續向福利委員會報告扶貧工作,主席葉劉淑儀表示待秘書處處理好報告後,會向內務委員會提交。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