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推過海隧道擠塞徵費 運輸署:私家車運載能力低卻佔路多 須設法減少

Commuters drive through the reopened Cross Harbour Tunnel, a key route between the Kowloon peninsula, in Hong Kong early on November 27, 2019, after protesters stationed in and around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losed the link on November 13. (Photo by Anthony WALLACE / AFP) (Photo by 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
(Photo by 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

西隧專營期明年屆滿,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日前撰文指,期望就此契機重新釐訂各過海隧道收費,推行「擠塞徵費」,以針對私家車為主,期望做到騰出有限路面給其他車輛使用。運輸署副署長邱國鼎今早(13 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現時在早上繁忙時間,三條過海隧道的車流有 9.3 至 9.5 萬架次,當中私家車佔 6 成,但他們的運載量只佔整體 18%;然而巴士的架次只佔 8%,但他們可承擔 80% 運載量,因此期望透過「擠塞徵費」,增加私家車車主轉搭公共交通工具的誘因,署方亦會考慮「泊車轉乘」措施,即讓車主在過海前於某處泊車,避免他們直接駕車過海。對於徵費詳情,以及三隧收費變化,邱國鼎表示要再研究,期望在年底推出詳細計劃。

邱國鼎在節目中表示,現屆政府曾經推出過「三隧分流」方案,最終擱置,其後署方在去年第四季已經進行調查,發現紅隧、東隧、西隧在繁忙時間的負荷已經達到原先設計的 150%、146% 和 98%,由於處於疫情期間,上述數據還未計算與內地通關的車流負荷,因此署方認為「三隧分流」不再是解決擠塞的可行方案,需要另覓方法解決,因此構思出「擠塞徵費」,其中一個方案是分時段收費,並將一日 24 小時分為「繁忙時段」、「一般時段」和「非繁忙時段」。

邱國鼎指,根據署方的數據,每輛私家車在繁忙時段平均只會運載 1.4 個人,但是私家車使用路面的數目相當多,有需要推出針對私家車的措施,期望他們能夠減少使用路面。邱國鼎指,在私家車類別當中,部分居住在偏遠鄉郊,以至住在較大型獨立屋的私家車車主,他們都會基於路途遙遠,或者不介意付出較高「養車」成本,令到他們在推出相關措施後仍有較大機會在繁忙時段駕車過海,這些都屬於「剛性需求」,但現時住在交通相對方便但仍然駕車的市民,他們就可能會在推出措施後轉乘公共交通工具,達到措施目的。

另外,邱國鼎又提到,在現時三隧收費不一的情況下,部分車主為了避免使用收費較貴的隧道,即使兜路和較費時,都會使用收費較平的隧道,但就會令到個別路面相當擠塞,當局的方向是把三隧的收費劃一,令車主日後可以使用最直接的路線過海;但被問到是西隧減價,還是東隧、紅隧加價,邱國鼎就表示要再研究。

對於三隧統一收費的提議,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在同一節目指,如果西隧減價,或可紓緩紅隧或東隧的塞車情況;至於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就在同一節目認為,如果三條隧道統一收費,可協助紅隧及東隧分流。

對於「擠塞徵費」方案,陳恒鑌表示如果繁忙時間收費比非繁忙時間貴,相信有效調節車流,尤其私家車司機或會調整出行時間,但未必能舒緩整體交通擠塞的情況;至於李耀培就認為,如果擠塞徵費水平太低,就起不到減少車流的作用,太貴亦變相懲罰車主,除非公司推行彈性上班時間,否則擠塞徵費無助改善過海隧道擠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