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社福開支25年漲近4.6倍 學者指貧窮問題未改善

【on.cc東網專訊】政府投放在社會福利的經常性開支,由1997/98年度約200億港元,增至本年度預算的大約1,118億港元,增幅達約4.59倍。同一時間本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由1997年底約67.8萬人,增至去年底的149萬人。社會福利的經常性開支25年內增幅逾4倍多,惟有學者坦言至今未見改善本港貧窮問題,貧窮人口及貧窮率亦不斷惡化,建議政府應在安老服務、貧窮問題上轉換思考模式,從結構性解決問題。

細看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1996年為0.518,後來升至2016年的0.539,加上前年在「政策介入前」的本港貧窮人口已逾165萬,可見貧窮問題嚴峻。葉兆輝坦言,本港由回歸25年至今,勞福政策一直傾斜僱主,基層工友保障不夠,議價能力低,致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均一直未有改善,相反不斷惡化,雖最低工資聲稱保障基層僱員,不過調整空間少,檢討時間長,又缺乏法例保障,故25年間屬20%最底下的基層收入並無巨變,還未計要追上通脹。葉認為若貧窮問題未能妥善處理,會衍生出其他社會問題,尤其當問題逐漸長遠,只會更難解決,建議當局從結構性解決問題,如着眼於最低工資,提升至合理水平、提供一份合理薪酬工作,另外現時近6萬名政府外判工一直飽受工時長、低工資等剝削,呼籲盡早停止外判低收入工作,予基層打工仔真正受惠,避免部分薪水被迫要轉介至承判商上。至於僱主招聘時亦可盡量向「家庭友善」層面考慮,使僱員可平衡照顧家庭及工作的時間需要。

香港人口邁向老化,但長者宿位一直供不應求,現時津助、改善買位計劃、非牟利自負盈虧院舍宿位名額,只有35,690個,雖與長者人口增幅相若,惟整體比例可見不相稱。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形容,安老服務若單靠院舍照顧是「杯水車薪」,建議政府可考慮新照顧模式以協助長者,包括開展「居家安老」,透過增加社區配套把安老服務帶到社區,由政府牽頭並提供誘因,予照顧上有困難的家庭能改用日計形式的「上門護理服務」,減少現時服務負擔,同時政府則繼續增加宿位,相輔相成。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