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副會長:距新學年不足半年 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過急

【Now新聞台】教育局公布將於九月新學年,在中四級推行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措施,包括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代替通識教育科。

通識科正式改名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育局向中學發出通函,公布改革措施。內容與課程發展議會,早前的建議大致相同,通識科分為三大主題及內地考察,改革後的課程內容和課時,大約是原來一半,仍然是必修必考,成績只分「達標」及「不達標」,考試只設一卷資料回應題。

本身任教通識科的教協副會長田方澤指,現時距離九月新學年不足半年,認為推行過急。

教協副會長田方澤:「現在很不理想的時間,沒有教材,沒有老師培訓,參考書、課程內容等不齊備,要如何教。新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會牽涉到老師不太熟悉,但相對重要的課題,例如國家安全、三條不平等條約,過去通識老師不熟悉,會怕說錯說話,導致被人投訴。」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亦認同,教育局應盡快出教材,讓老師有書可循,又稱新科目名稱若用「國民」較「公民」更好。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過去通識科,其中一個大問題是,通去我們國家(部分)比較弱,是否用『國民』更加好呢。」

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主席劉智鵬強調,新科並非國民教育科,課程內容涵蓋國際議題,而課程越早推行越好,相信老師有足夠時間準備和有能力處理敏感議題。

至於中、英文科亦會精簡和重組公開評核設計,釋出課時。教育局預料,優化措施落實後,四個核心科的課時將不超過總課時一半,騰出約100至250小時課時,讓學校按情況和學生需要規劃。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