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性參觀,英文出問題

網友傳來一張學校發出的活動通告,通知家長學校教師將帶領學生參觀香港動植物公園,活動名稱是「教育性參觀」,着家長填妥覆函。網友不忍學校荼毒子女,在通告上寫了個字條:「致老師:教育『性』參觀之『性』字與『sex』混淆,宜寫成『教育性質參觀』,免得同學有多重性幻想。感謝留意。祝教安。」[[MORE]]
講一下中英文的邏輯。這個香港學校的通告,是在英語文化殖民之後,用中文來翻譯 educational visit,故此變成「教育性參觀」。以前的中文怎麼講?是講「益智旅遊」,益智一詞,是啟發兒童智力之意,是英文無法翻譯的。

為什麼要用益智?因為學校是辦教育的,學校一切都是教育,學校以下的、學校以外的,就不能說是教育性,因為這樣與學校的總體邏輯範疇重疊,變成悖論了。正如政府的總體範疇是政治,政府部門的首長率領隨員探訪社區,就是「社區巡視」(古代稱為「查察民情」、「出巡」),而不是「政治性參觀」(political visit)。舉這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吧。

這學校用了「教育性參觀」,是邏輯出了問題,不是語文出了問題。學校亂用「教育性」這個詞,是因為英文的educational盤踞腦筋,而這個詞在這裡不合語言邏輯,是英文出了問題,不是中文出了問題。
中文在遼闊的領土、複雜的人口上使用了幾千年,有三四千年的公共行政歷史,中文語詞之豐富、邏輯之嚴密,甚於英文及其他歐洲語文。不是因為華人或中文有邏輯,而是因為我們有經驗,比歐美多出幾千年的經驗,多出千萬人口、千里領土的經驗。單單是教育的觀念、學校的講法,中文豐富過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那是因為,我們周朝已經有官學,春秋時期的孔子已經有公開教育,漢朝有太學,宋朝有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