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PISA協作解難能力 港生全球排第三

最新一份PISA國際電腦化評估,港生在協作解難能力排行全球第三。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學生解難能力不遜周邊地區,中文大學公布一五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畫(PISA 2015),關於學生協作解難能力的國際電腦化評估結果,本港在五十二個國家及地區之中排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及日本,一成三港生在協作解難能力達第四級,高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平均百分比。研究發現,在家使用電腦的學生,協作解難能力顯著高於家里沒有電腦的學生,但同時發現基層學童在校內完成課業,無助他們在解難能力的表現。 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在一五年四至五月,隨機抽樣共一千六百名,來自一百三十八所中學的十五歲學生參加國際電腦化評估,了解他們的協作解難能力。連同本港,今次評估共有五十二個國家及地區,約十二萬五千名學生參加,結果港生在協作解難能力位列第三,平均分為五百四十一分,稍遜於五百六十一分的新加坡及五百五十二分的日本,大中華地區的澳門、中華台北,分別排名第八及十一。內地參與PISA的北京、上海、江蘇及廣東,則以四百九十六分排行第二十六。 共五級的協作解難能力,有一成三港生達最高的第四級水平,高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百分之七點九的平均值;新加坡則逾兩成學生達此水平。研究亦發現,九成三港生在家可使用電腦及連線,有百分之七在家使用電腦的學生,協作解難能力顯著高於家里沒有電腦使用的學生,平均成績差距達四十分;而學生在校內使用互聯網完成課業,與協作解難表現呈「負相關」。研究團隊相信,須在校內上網的學生多是弱勢背景,在家中未有資訊和通訊設備,建議學校和當局宜對基層學生施以援手,提供適當的資訊科技設施。 教育局回應指,港生在PISA的優異表現,證明本港教育朝正確方向邁進,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促進學生善用不同的電子學習平台和工具進行協作學習,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協作及解難等能力;又認為相對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港生在協作解難方面的表現,較少受社會經濟背景影響,反映本港為所有學生提供優質和平等的教育機會,促進社會流動。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指,業界正與教育局就資助學生自攜資訊科技裝置(BYOD)的細節進行商討,協助學生無論家校均可使用平板電腦,以配合電子教育發展,「提供更多資源給基層學生,相信無人反對,但如何有效使用,便要仔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