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會提15建議 倡設「一校一醫護」

教評會主席何漢權認為,須加強港生海外遊歷學習,培養他們的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國際視野。

【星島日報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下月十一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教育政策備受關注。教育評議會昨發表羅列十五項建議的意見書,包括增設中小學冷氣津貼、「一校一醫護」,成立「香港青少年永續發展基金」資助港生海外遊歷學習;又倡議放寬大學入學門檻文憑試「三三二二」。 距離今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出爐日子尚餘不足一個月,五十億元的「教育新資源」,尚餘十四億元未動用,如何運用是焦點之一。繼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工作者聯會提出教育施政建議,教評會昨亦發表對《施政報告》意見,合共十五項建議。 教評會倡議設立「一校一教育心理家」及「一校一醫護」。主席何漢權認為,學生成長面對的壓力日益加重,衍生不同的心理、生理問題,故有逼切性每校設一名教育心理學家及一名醫護人員。被問及如何解決專業人手不足問題,何漢權強調增設職位有急切需要,「不要覺得是不可行,而是有沒有需要」,他建議放寬醫護相關學科的收生要求,培育更多人才。 同樣涉及中小學資源運用,包括新增冷氣津貼,本身是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的蔡世鴻稱,現時政府僅為學校提供消滅噪音津貼,未有補貼冷氣維修開支,認為應增設每年恒常冷氣津貼,讓學校改善硬件設施。 青少年教育方面,教評會認為現行優質教育基金「水浸」,積存八十多億元盈餘,建議撥出二十五億元,連同政府額外批出二十五億元,成立「香港青少年永續發展基金」,鼓勵年輕人全方位學習,支援他們創業、實踐創新理念。何漢權認為可通過遊歷學習培養港生的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國際視野,由基金撥款資助學生前往內地、外地遊學。 此外,教評會又建議放寬大學入學須符合文憑試「三三二二」的規定,該會認為愈來愈多學生為逃避文憑試,以海外考試成績入讀本地大學;亦不乏學生在選修科成績卓越,但因語文科不達標而錯失讀大學機會。他們建議學生只須中、英文考獲其中一科第三級、另一科第二級;並將通識教育列為選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