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港元測試 16公司先行 涉支付Web3等 目標11月見成果

數碼港元測試 16公司先行 涉支付Web3等 目標11月見成果

全球多國央行正着手推動央行數碼貨幣(CBDC)的應用,香港已有企業層面的試行經驗,並正式推進零售層面研究和測試。金融管理局昨宣布,啟動「數碼港元(e-HKD)」先導計劃,16間來自金融、支付和科技界的入選公司年內會進行首輪試驗,範圍包括支付、代幣化和Web3.0等。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說,先導計劃為期約1年,目標在今年11月金融科技周上公布初步測試結果。

余偉文:推出時間未定

余偉文昨天在啟動儀式上提到,全球近百間央行正研究CBDC,數以十計的央行亦已有試行計劃,香港是其中之一。由於本港在零售電子支付上相當成熟,未來能否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方便和高效的支付方法,以及引伸出創新商業模式,是推出e-HKD與否的重點,今次先導計劃將可從中獲得寶貴經驗。該局重申,至今尚未決定會否或何時推出。

內地已為零售版本的「數字人民幣(e-CNY)」連番試用,其他地區亦在研究當中,香港為免落後於全球大趨勢,亦正式啟動先導計劃。金管局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表示,獲選的16間機構會就14個應用場景作測試,涉及6個層面,包括全面支付、離線支付、可編程支付、代幣化存款、代幣化資產結算和Web3.0的應用,測試者可選擇是否使用金管局沙盒。

周文正強調,早前金管局邀請市場參與者提交應用場景意見,獲納入先導計劃的都符合特定準則,在收取日常消費支付的相關測試將會是主流,而虛擬資產市場尚未成熟,代幣化和Web3.0相關測試較具前瞻性,是「屬於模擬未來支付場景類別」,亦由於未有實際發行「數碼港元」,所以測試僅限機制和可行性。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明,若應用案例具發展潛力,日後仍要與業界緊密溝通,研究支付是否匿名,如何保障消費者私隱、網絡安全和反洗錢等風險,亦有機會因涉及發行e-HKD而要提出修訂法例。

e-HKD或與內地互聯互通

由於內地早年已開始試行,金管局助理總裁(金融基建)鮑克運稱,未來如果推出e-HKD,要考慮是否與內地有一定程度的互聯互通。

羅兵咸永道風險及控制服務合夥人吳冠豪直言,支持金管局啟動e-HKD應用研究,未來或可協助政府更有效率地推出如消費券和資助計劃等政策。他又提到,香港電子支付發展成熟,個人層面普遍沒有費用,但企業則要承擔一定成本,如果e-HKD成功發展,可讓商戶有多一個低成本的收款選擇。

另外,金管局同日宣布,計劃成立CBDC專家小組,將由本地大學的頂尖學者組成並提供意見,以支持香港繼續探索CBDC的主要政策和技術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