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追蹤:英國疫苗接種顯示積極效果 目標6月起全面解除防疫封鎖

【彭博】-- 作為西方第一個啟動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英國的最新發現顯示,接種一次疫苗後就可以高度預防病毒感染和患病。美國表示,藥企針對變異毒株開發的新疫苗或增強型疫苗無需開展大型有效性試驗。

美國累計因感染新冠而死亡的人數勢將達到50萬,儘管死亡病例上升速度顯著放緩。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許諾,從4月中旬開始重新開放英格蘭的商店和戶外餐飲業,且目標是從6月21日開始全面解除防疫封鎖。

主要進展:

全球新冠數據追蹤:累計病例超過1.113億;死亡超過240萬疫苗追蹤:全球接種超過2.05億劑英國數據顯示打一針新冠疫苗後效果積極;可高度預防變異毒株B.1.1.7以色列研究顯示輝瑞-BioNTech疫苗能夠阻止冠狀病毒傳播

點擊此處訂閱彭博預測團隊的每日更新。請點擊CVID在終端上獲取全球新冠病毒病例和死亡數據。

FDA簡化增強型疫苗試驗要求(香港時間02:20)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稱,藥企針對新冠病毒變異毒株開發的新疫苗或增強型疫苗不必開展大型有效性試驗。

根據FDA周一發布的文件,針對變異毒株的疫苗應該基於免疫原性研究來確認有效性,亦即研究者通過實驗室測驗來衡量接種者血液中的免疫應答水平。這些測驗與每年開發流感疫苗的做法類似,比原始疫苗獲批所需的大型有效性試驗要簡單得多。

英國首相約翰遜制定6月重啟計畫(香港時間23:40)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許諾,從4月中旬開始重新開放英格蘭的商店和戶外餐飲業,且目標是從6月21日開始全面解除防疫封鎖。

約翰遜在議會發表聲明,闡述了謹慎解除封鎖、重啟經濟的四個步驟,同時警告稱,採取每一步之前需要至少五周,來判斷其對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影響。

在經濟遭遇了300多年來最嚴重的衰退之後,約翰遜已經面臨加快解封步伐的壓力。政府要求民眾儘可能居家辦公的指引將再持續四個月,未來評估社交疏離措施時也將會對該要求進行評估。

英國數據顯示打一針新冠疫苗後效果積極(香港時間23:35)

作為西方第一個啟動新冠疫苗接種的國家,英國的最新發現顯示,接種一次疫苗後就可以高度預防病毒感染和患病。

英格蘭公共衛生部采集自醫務人員的初步數據顯示,接種一劑輝瑞和BioNTech SE聯合研發的疫苗,就可將感染風險降低70%以上,接種第二劑後可降低85%。官員稱,調查結果表明疫苗接種有助於中斷病毒傳播,但不清楚程度有多高。

「我們的數據顯示,接種疫苗不僅減少了有癥狀感染,也減少了無癥狀感染數量,」英格蘭公共衛生部戰略應對主管Susan Hopkins在媒體會上表示。「減少感染是降低傳播的關鍵。」

紐約因暴風雪天氣長達一周無法開展疫苗接種(香港時間23:30)

紐約市長白思豪稱,因全國遭遇暴風雪等極端惡劣天氣,影響了疫苗運輸,該市整整一周未能開展疫苗接種工作。他表示,紐約市已接種超過150萬劑疫苗,仍希望到6月實現500萬劑接種目標。但目前紐約市只有2.3萬劑疫苗,正等待聯邦政府提供更多供應。

世衛組織抱有謹慎希望(香港時間22:40)

世衛組織應急項目負責人Mike Ryan對愛爾蘭RTE廣播電台稱,過去六周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呈「下降」趨勢。但他警告不要過早重啟。他補充稱,疫苗看上去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能預防嚴重疾病,包括變異毒株,即使目前尚不清楚疫苗是否能阻斷病毒傳播。

法國尼斯將實施防疫封鎖(香港時間22:15)

法國將在接下來兩個周末對東南部濱海阿爾卑斯省(包括尼斯市)的海岸線實施防疫封鎖,以阻止不斷上升的感染。

省長Bernard Gonzalez表示:「濱海阿爾卑斯省的疫情已經嚴重惡化,」他補充說,該地區每10萬人中有600人感染,是法國感染率最高的地區。

德國考慮增加支出(香港時間20:45)

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危機的影響,德國總理梅克爾政府正在考慮額外發債不超過500億歐元(610億美元)。

周一德國內閣討論了通過發債籌措資金,用於新冠病毒檢測以及其他措施來支持德國經濟的計畫。知情人士稱,上述發債規模--相當於德國國內生產毛額的約1.5%--只是一個初步估計,尚不確定最終是否真正需要實施。

義大利延長旅行禁令(香港時間20:30)

據安莎通訊社報導,義大利將限制該國20個地區間通行的禁令延長至3月27日。德拉吉領導的新政府正試圖加快疫苗接種,同時維持基於各地疫情而實施限制措施的做法。

原文標題

Cuomo Touts Brooklyn Megasite; U.K. Reopening Plan: Virus Update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