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唐英年vs失業率

【新聞點評】唐英年vs失業率

2002年6月25日,50歲的時任行政會議成員唐年英(Henry)表示:「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香港失業率都不會回到2.2%。」時隔廿一載,唐唐71歲,依然長袖善舞非常活躍,而本港最新失業率已降至3%。按行業劃分,現時失業率最高是「裝修業」,達到6%,主要因為樓市淡靜,裝修工程減少。換言之,假若樓市回暖,全港失業率不無機會「重見2.2%」。但唐英年當年的金句仍具警示作用,萬一經濟惡化,失業率由低谷反彈可以很快。

話說在2002年6月份,唐英年剛獲時任特首董建華委任為新設立的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於7月1日履新前,預先約見傳媒朋友茶敍。當時的背景是香港經濟持續衰退,樓市插水,負資產個案飆升,雖然「沙士」疫情尚未爆發,失業率已高達7.4%(後來在2003年7月更衝上8.7%)。

「有生之年」或重現2.2%

被問到出任局長之後,有何法寶降低失業率,唐英年一方面表示有信心改善營商環境,從而創造就業;惟他同時坦言,香港乃成熟經濟體,失業率不容易降至5%以下,遑論回落到1997年的2.2%。文首提及的「有生之年」金句,正是該次茶敍爆出。由於當時社會氣氛灰濛,作為「新官」的唐英年未為市民打氣,反而語帶晦氣,惹來批評。他很快為此道歉,自稱「官場新丁」,主要想表達對失業問題的憂慮,卻未顧及市民觀感,造成失言。

鏡頭來到今日,相隔21年,港府昨天公布截至4月底最新失業率為3%,按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跌12個月,較2021年初(疫情最嚴重時)的7.2%高位大幅改善。

按行業劃分,目前失業率最高的兩個行業是「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俗稱「裝修」)和「餐飲服務活動」,分別達到6%和4.8%;其餘大多數主要行業的失業率偏低,例如金融(2%)、公共行政(0.6%)、教育(1.4%)、進出口貿易(2.7%)、其他服務(1.1%)等。

裝修行業失業率偏高不難理解,皆因近期樓市淡靜,尤其二手樓買賣依然淡靜,裝修工程難免減少(放租的物業通常只略為「細執」)。至於餐飲業失業率亦不低,相信由於不少食肆在疫情期間捱不住倒下,部分從業員暫未搵到新工,如今經濟復常,料會有所改善。

換句話說,假若樓市復甦,令裝修業失業率也下降,全港整體失業率回落到2.2%左右並不出奇。作為比較,泰國、新加坡、瑞士最新失業率分別為0.8%、1.9%、2%,可見即使是成熟經濟體,在特定條件下,失業率亦有機會降至極低水平。

就像唐英年曾經提及1997年失業率2.2%,當時情況與今日香港有幾分相似,同樣面對移民潮引致勞動力流失,兼且經濟基調不俗,就業崗位「僧少粥多」。豈料1998年上演亞洲金融風暴,加上本港經濟面對結構性危機,失業率在短短幾年間急劇反彈,熬到2003年「沙士」疫情「巧遇」《基本法》23條立法,然後浴火重生,中央頒布自由行、CEPA等中港經濟融通政策陸續出台,失業率才逐漸由高位回落,惟確實從未降至3%以下,遑論重見2.2%。

打工仔宜積穀防饑

無論如何,正如唐英年解釋,他當年「爆金句」一來因為初涉官場欠應對經驗,二來出於擔心打工仔飯碗。事實上,唐唐待人處事向來親善真誠,私底下相當「玩得」,並不介意網民們經常重提其金句。假若香港有朝一日,失業率真的降至2.2%,意味經濟繁榮、歌舞昇平,唐唐應該會第一個開支1997年靚紅酒慶祝。

不過,失業率在1997年降至2.2%之後很快大幅反彈,香港各界現時亦不容掉以輕心。尤其是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內地經濟「弱復甦」持久力成疑,本港經濟定位及前景仍未明朗。在2003年香港最低潮時,憑着與內地經濟建立更緊密聯繫,成功實現結構性轉型,恰逢國家經濟起飛,如虎添翼。眼下香港經濟若再臨難關,未必能旨意內地「打救」,雙方都有需要進一步轉型突圍。

總的而言,香港最新失業率「坐三望二」實屬好事,但鑑古知今,風和日麗隨時突現橫風橫雨。打工仔宜積穀防饑,「好天搵埋落雨柴」,做好準備面對經濟起起落落。

剛於本周二,現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的唐英年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Christile Drulhe合辦慈善晚宴,邀請法國總統美食大使Guillaume Gomez來港推動法國文化及生活藝術,同時造福弱勢社群。只見唐唐像穿花蝴蝶招呼來賓,臉色紅潤,看不出七十有一,當晚籌得10萬港元善款,全數捐予融幼社,協助有需要的幼童及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