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流動性小組」未考試已派答案

【新聞點評】「流動性小組」未考試已派答案

由財爺陳茂波領銜的「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將於本周首次開會,但會都未開,陳茂波昨日已經「自問自答」得出兩大結論:一、「降印花稅無助於刺激股市交投」;二、「股市疲弱緣於西方唱衰」。換句話說,財爺已派發標準答案,本周開會的一眾委員還有什麼好做?除了扮演「啦啦隊」、合力唱好香港股市,他們大概只可在指定框架內作有限度發揮。

為了提振股市,內地當局8月27日宣布A股印花稅減半徵收,實際稅率由0.1%降至0.05%。正如筆者上周一在〈A股減稅大勢所趨 香港加稅錯判形勢〉一文指出,在高頻交易時代,全球股票交易所降低(例如美國)甚至取消(例如新加坡)印花稅屬大勢所趨。偏偏港府於2021年8月反其道而行,把股票印花稅由0.1%加至0.13%,因屬雙邊徵收,總稅率達0.26%,成為全球「第三貴」股票市場。結果,連同其他因素影響,目前港股每日成交額較「加稅」前下跌接近40%,流動性日漸弱化。

財爺為降印花稅「封後門」

在此背景下,金融業界要求股票印花稅「撥亂反正」的呼聲高漲,尤其內地上周也減稅,港股(0.26%)和A股(0.05%)稅率差距更趨懸殊,恐怕不利於「互聯互通」,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特區政府有必要「跟隊」降低印花稅。與此同時,特首李家超日前宣布由財爺陳茂波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召集十多位官方及非官方成員,負責「全面檢視影響市場流動性的內外主要因素」和作出具體建議。不少業界人士期待該小組將會提出調降印花稅;甚至有小部分人估計,當局有可能跟競爭對手新加坡看齊,索性一次過取消股票印花稅。

然而,在本周首次開會之前,陳茂波昨發表「司長隨筆」網誌,提到近來「港股表現顯然並不理想,坊間一再有聲音要求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但他強調,「客觀數據一再顯示,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並不足以結構性、長期地刺激股市交投」。財爺指出,改善股票表現取決於宏觀經濟、公司業績、投資者展望等因素,絕非「單純靠下調股票交易印花稅就可以達致的效果」。他還警告,假若貿貿然推出「零散的刺激舉措」,「既無助於提振市況,更可能因成效不彰而進一步削弱投資者信心,效果適得其反」。

對於港股疲弱,陳茂波認為一大原因是受到地緣政治和市場情緒左右,特別是疫情期間很多海外投資者未能親身來港,加上西方傳媒不少偏頗的報道,以及西方政治成見造成的誤解,導致投資者對香港的理解多有偏差,動搖港股信心。他批評西方對中國經濟的單向悲觀論調,「如果不是別有用心,便顯然是與現實脫節」。

換句話說,「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尚未舉行首次會議,財爺已得出兩大結論,效率認真一流。昔日特區政府常被詬病為「議而不決」,現屆政府顯然沒有這問題,甚至能夠「未議先決」。惟大家不禁要問,官方既已有標準答案,那麼「流動性小組」一眾成員本周聚首開會,還有什麼好做?

一眾委員只能有限度發揮

據政府公布,「流動性小組」的非官方成員包括: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財富管理主管徐亦釗、花旗集團香港區金融市場主管林穎聰、南方東英資產管理總裁丁晨、華泰金控首席執行官王磊、滙豐銀行香港區前總裁馮婉眉、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

財爺既已為降印花稅「封後門」,一眾委員開會時相信不會當面大唱反調,且大概表示贊同財爺見解,並在散會後扮演「啦啦隊」,合力唱好香港股市、反擊西方抹黑。此外,據陳茂波昨日指出,該小組還將「研究如何擴寬市場的資金來源和流量、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港上市、激活產品創新及多樣化」。即是說,委員們大可在上述框架內建言獻策,作有限度發揮。

期待「組合拳」營造意外驚喜

平情而論,港府近年財政赤字非常嚴重,財政儲備由1.5萬億元銳降至7000多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未來又要應付「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萬億元基建大計開支,再加上樓價下跌、賣地表現慘淡,以致當局開源、節流左支右絀。陳茂波身為「掌櫃」,負責「睇實盤數」,不能輕言減稅;畢竟在2022至23年度,港府的股票印花稅收入仍有531億元,佔總收入8.8%,對庫房不無小補。

值得留意,有「心水清」的業界人士指出,財爺昨日網誌只是強調「單靠下調印花稅」無法提振股市,卻不代表這一招不能配合其他「組合拳」措施發揮效果。或許陳茂波正在進行「期望管理」,透過「潑冷水」降低外界期待,然後最終可能「溫和減稅」,營造意外驚喜。且看「流動性小組」本周開會時,一眾委員在「官方答案」以外,能拋出什麼短中長期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