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股民老胡誤讀國策

【新聞點評】股民老胡誤讀國策

股民蝕錢,怨地怨天,《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同樣不爽。他兩個月前滿懷信心宣布「進軍股市」,初嘗甜頭,未幾便倒輸入肉,導致他滿腹牢騷,在微博上批評一些政府部門「對『政治正確』的整體認知沒有跟上形勢」,未領會「抓好經濟就是當前的最大政治」、「重振經濟是壓倒一切的任務」。但實際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新疆視察時,重申「要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擺在首位……以穩定確保發展,以發展促進穩定」。由此看來,誤解「政治正確」的似乎是胡錫進自己,一旦變身「股市大好友」之後似乎有點一廂情願。

話說多個中央財金部委剛於周日(8月27日)「放大招」救市,包括減半徵收印花稅、限制大股東減持、控制IPO節奏、降低孖展保證金要求等四大措施。受此喜訊刺激,A股周一開市爆升接近5%,可是很快後勁不繼,逐步從高位回落,最後收市漲幅收窄至僅約1%,令股民大失所望。

胡錫進是深感沮喪的股民之一,周一收市後,他在微博及雪球發表2000多字長文,直言「今天滬指在四大利好的情況下到收盤時只漲了1.13%,這很讓人遺憾」,又謂「老胡個人盤漲了不到1%,仍虧損4848元(人民幣)」。老胡指出,重大救市舉措也未能有效提振股市,反映當前市場信心缺失問題仍很嚴重。

穩定與經濟如何側重

信心為何缺失?胡錫進認為,主因是「社會對『政治正確』的整體認知沒有跟上形勢」,儘管「重振經濟雄風」已被確立為「今後一段時間壓倒一切的任務」,但一些地方及部門未明白「抓好經濟就是當前的最大政治」,以致阻礙「中央提升經濟活力的根本工作方向」。

倘按胡錫進講法,問題似乎不難解決。既然中央已把重振經濟確立為「壓倒一切」之首要任務,只可惜中下層官員尚未充分領會,那麼只要中央繼續堅持國策方針,並加強政策宣講,相信中下層很快會明白「聖意」,從而便能上下同心搞好經濟。但「股民老胡」此番解讀真的正確嗎?

習近平主席上周六(8月26日)在新疆視察時,重申「要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擺在首位,加強抓穩定和促發展兩方面工作的統籌結合,以穩定確保發展,以發展促進穩定。」即使這場講話在新疆發表,觀乎新華社通稿前文後理,習主席此番指示似乎不只針對新疆,更是為全中國指明方向。換句話說,習主席強調「始終把維護社會穩定擺在首位」,胡錫進則聲稱「重振經濟是壓倒一切的任務」,兩種講法好像有點搭不上。難怪有網民打趣詰問胡錫進:「我們該聽習主席的,還是聽你老胡的?」

誠然,對於任何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不應該是非黑即白「二揀一」,兩者往往互相緊扣互為因果,正如習主席所講「以穩定確保發展,以發展促進穩定」。但很多時候,在特定階段的國策方針難免需要有所側重,不太可能「既要又要」。舉例說,假若中國真的「重振經濟壓倒一切」,那麼面對美國咄咄威逼,只需扯白旗投降,表態只專注做低端工廠,不搞高科技研發,甚至放棄馬列主義和兩岸統一,屆時中美關係或可快速緩和,中國短期經濟急速反彈,「股民老胡」大豐收,惟這種「經濟至上」真的是中國領導人想要的嗎?

退一步看,就算不像上述例子那麼極端,但國家領導人通常透過公開講話傳達國策方向,假如領導人近來發言「三句不離經濟」,下級官員自然心領神會,明白當務之急是全力搞好經濟,其他事情可以稍為放鬆一點;相反,假若領導人「多提穩定,少提經濟」,下屬同樣會「識做」。在中國,最佳觀察窗口當然是官媒新華社和CCTV。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官方口徑跟非官方及半官方輿論似乎存在落差,政策訊號有點混亂,「股民老胡」相關帖文正是例子之一。

疑似營造輿論聲勢

講到底,眼下關於中國經濟展望的最大分歧,乃在於一部分人堅信「中央不惜一切重振經濟」,另一些人則認為「中央始終穩定為先,寧願接受經濟發展放緩」。根據心理學confirmation bias,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任何人倘在A股「揸重貨」甚至「坐艇」,或在中國經濟有許多利益(例如其經營的生意依賴中國市場),通常都傾向於前一種樂觀看法。

但值得留意,胡錫進由2005至2021年擔任《環球時報》總編輯、社長兼黨委書記,主掌這家黨媒長達16年,地位屹立不倒,向來擅長「接飛盤」捕捉政治風向,絕非普通大媽大叔。這樣一個「政壇老江湖」,判斷國策怎可能犯下低級錯誤?因此有人懷疑胡錫進「揣着明白裝糊塗」,透過不斷強調「重振經濟壓倒一切」,冀能營造輿論聲勢,進而對國策產生微妙影響;畢竟「動態清零」案例在前,中央國策並非不可以「急掟彎」。由此角度看,老胡不但扮演股民,還在cosplay公共知識分子,認真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