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trade-in買樓」奇招救市
蘋果即將推出iPhone 15,不少人都會把舊機trade-in換新機。而在山東省淄博市,就連「買樓」都可以trade-in,當地政府剛推出新政策,任何市民若想「舊樓換新樓」,可獲政府安排平台公司,按照第三方估價收購其原有住宅。此舉被視為「救市大招」,意在激活樓市流轉,刺激新樓銷售,避免房企破產、樓盤爛尾;而政府間接買來的舊樓,則可安排作保障房之用,某程度上一舉多得。另一邊廂,正當香港特區政府仍為「減辣」猶豫不決,江蘇省南京市政府索性向買樓客倒貼最多1.5%現金資助。可見在「因城施策」下,各地政府陸續動真格出招救市。
淄博設平台公司 包收舊樓
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淄博市住建局近日推出「促進一二手房聯動支援『賣舊換新』省心購房」政策,剛於上周四(9月7日)舉行首批企業簽約儀式,共有12家房企及地產代理公司參與。據介紹,該政策包含「四步走」程序:
一、在淄博持有住宅物業、有意換新樓的市民,跟代理公司簽訂「賣舊換新」服務合同,由代理為其優先賣樓;
二、該市民赴合作房企的新盤售樓處物色心頭好,支付訂金可鎖定三個月;
三、代理公司須在三個月內把舊樓賣出,用所得款項支付新樓樓價,若有差額則由換樓人士「多除少補」;
四、代理公司若未能在三個月內把舊樓賣出,須委託第三方機構評估該物業價格,最後由平台公司按估價收購物業,讓原業主完成換樓交易。
綜上所述,相比起由業主「靠自己」賣舊換新,淄博市今次新政策的最大關鍵在於「第四步」,即引入平台公司負責包底,確保舊物業一定賣得出,原業主便可「放膽」買新樓。事實上,內地樓市存在一定的改善住屋需求,部分居民有意「細屋換大屋」、「舊樓換新樓」,問題是目前市況呆滯,舊樓放盤不易,業主想「升呢」也舉步維艱。因此,現時有平台公司扮演包底角色,可望激活換樓鏈條,並有助新盤銷售,避免房企破產及樓盤爛尾,骨牌式危及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
不少人會疑惑,猶如「白武士」的平台公司究竟是什麼身份?錢從何來?儘管政策文件暫時未見具體交代,但據業界人士估計,該些平台很可能份屬與政府有關的機構,例如地方融資平台、城投公司、住房租賃基金、地方國企等。這些平台收購舊樓之後,有機會把物業用作保障房、人才房或長租公寓,甚或順勢推動舊區改造,某程度上一舉多得。
據內地媒體報道,上述新政策公布後,在淄博市場引起很大興趣,政府接到許多查詢,當地住建局的電話幾乎被打爆。由此看來,這一招對於提振樓市相信可取得一定效果,不排除其他城市仿效。當然,該政策仍存在一些懸念,例如平台公司沒有「無限金錢」,財力足夠包底幾多舊樓單位?但此舉若成功激活樓市,帶動政府稅收及賣地收入,則有機會構成良性循環。
值得留意,作為人口約470萬的山東省中型城市,淄博早前憑着「路邊燒烤」聞名全國,當地政府不但未有掃蕩燒烤攤檔,還派出公務員幫手洗碗,熱情招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故被稱讚為「貼地」和「親商」,成為一時楷模。沒料到在「救市」方面,淄博官員也頗具創意,想出「trade-in買樓」政策,再一次成為全國風頭躉。
南京補貼購房 印花稅5元
另一邊廂,南京市政府也不甘後人「放大招」,當地上周四宣布全面取消限購政策的同時,還推出現金補貼措施,任何人在「新六區」(江北新區、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棲霞區,即南京「舊四區」以外的新發展地段)購買一手新樓可獲樓價1%補貼;若屬於出售自有住房並購買90平米以上新樓,補貼金額更達1.5%。
很多人不知道,在內地買樓的稅費支出比香港低很多,印花稅定額為5元人民幣;另外須繳付契稅,首次置業購買90平米以下、90平米以上住宅,稅率分別為1%和1.5%。
換言之,南京市今次提供1%至1.5%現金資助,相當於讓人們「免稅買樓」,買家只需付出5元人民幣印花稅便可完成交易。
從上述兩個例子可見,在「因城施策」大原則下,內地各城市的提振樓市措施日益積極、大膽及創新,有點像八十年代初「縣域競爭」百花齊放氣氛(各縣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各出其謀,形成良性競爭,亦奠下改革開放成功基礎)。由此角度看,中央政府倘未叫停淄博、南京等地政府的救市奇招,其他地方政府相信也會躍躍欲試,可望為市場注入生氣與活力,構成連鎖效應,那麼中國樓市以至經濟未必不可再創佳蹟,或起碼力挽狂瀾,止屙止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