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教師出書 喚醒天生數學潛能

作者永野裕之是日本著名數學老師,認為人人均具備數學能力。

(綜合報道)開學在即,不少家長都問Elsie如何提升子女的學習興趣,當中不少希望令較擅長文科的子女,克服對數學的恐懼。最近Elsie看了《喚醒你與生俱來的數學力:重整邏輯思考系統,激發數理分析潛能的七個關鍵概念》一書,開宗名義是為「文科生」而寫,書中更強調語文跟數學同樣着重邏輯思維,故擅長寫作及以文字表達想法的人,更易掌握數學思考。通過生活化及極少數學公式的寫作手法,希望引導他們重新認識數學,相信亦有助家長指導子女。 Elsie翻查資料,《喚醒你與生俱來的數學力》的作者永野裕之是日本著名數學補習老師,以創新教學法而大受歡迎,高中時曾代表日本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過往曾出版普及數學書《寫給全人類的數學魔法書》及《天哪!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因此作者能把看似艱深的代數、函數等概念,化為生活化例子,希望鼓勵自認「沒有數學天分」的讀者重新接觸數學。 此書分為三章,分別為〈喚醒你的數學力〉、〈甚麼是數學力〉及〈數理性思維的七個面向〉。最有趣的是,第一章不但沒有出現任何數學理論,作者反而先讓讀者做閱讀理解,「在解讀文章的時候,『文組』的人恐怕很少意識到自己正在運用數學式的方法進行解析。」但他認為,組織及理解文章需要邏輯,而邏輯正是數學基礎。 Elsie的大女兒是舊制度下的文科生,因不擅長數學經常自嘲缺乏邏輯、不夠聰明。不過,計算速度快、準繩度高可能只是熟悉題型的「算術能力」。數學考試講求靈活運用知識,不時出現課堂沒有教授、看似無解的題目。作者在第二章提出,能運用邏輯逐步解開難題,才是真正的數學能力。而提升數學能力秘訣,就是停止背誦,多思考。 第三章〈數理性思維的七個面向〉就提供整理、順序概念、轉換、抽象化、具體化、逆向思考及對數學的美感的七個思考方向。作者認為,一般人平日不知不覺亦有運用這些方法思考,「但是藉此了解並意識到數學式思考的意義,相信你在未來遇到任何問題時,都能夠比以往更容易、也更確實地理出解決問題的頭緒。」 七個概念有其對應的數學概念,但以文字解說為主,數學理論及數式為輔的方式撰寫,呼應作者覺得語文與數學能力相通的觀點。Elsie覺得最具參考價值的是「整理」及「具體化」。整理指的是「數學式整理」,並非一般理解的收拾家居物品,而是藉分類資訊,從中推理出答案或有用知識。 他以收藏紅酒為例,有人按年份、產地或葡萄種類分類紅酒,產地卻是最有用的分類。「因為這樣的整理方式,可以讓你在開瓶前就預先推測到有關味道的資訊。」而味道正是紅酒最重要的資訊。 乍看這與數學能力沒有關係,但作者進一步指出,分類整理其實正是嚇怕不少學生的「三角形全等條件」。要通過邊長、角度等,證明兩個三角形是否相同,除了背誦三角形特性,更重要是選擇最有用的資訊。好像「三邊相等」就較「三角相等」有用,因後者並不能證明三角形全等,所以並非有效整理方式。 而對希望指導子女的家長,就可參考「具體化」部分。數學最困難之處是公式多、符號抽象。好像大部分學生並不能望文生義理解「距離除以時間等於速度」,一但代入具體例子:「假設太郎花了兩個小時走完六公里,請問他一小時走了幾公里呢?」他們卻立即知道時速為三公里。 作者指,公式是歸納得出的結果,如反覆代入不同具體例子,便可歸納出最初難以理解的公式。不獨是數學題,平日寫作或說明事情運用的比喻手法,亦是具體化的好例子。書中就引用愛恩斯坦解釋相對論的手法,「和美女共度一小時,只會覺得過了一分鐘。但在炎熱的火爐上坐一分鐘,卻像過了一個小時那麼久。這就是相對性。」家長不妨多用具體例子說明理論及公式,不靠死記對子女學習數學更為有益。 適當壓力有助學習,但過分則會影響表現。Elsie覺得,數學強調融會貫通,與其不斷操練,家長不妨多引導子女學習逐步解決難題,放下對不擅長學科的恐懼及壓力。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