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天氣節目(03月06日上午8時) - 科學主任莊思寧
香港天文台的早晨電視天氣節目每日上午約七時及八時更新,而黃昏節目逢星期一至五下午約六時更新,旨在提供一個親切溝通渠道,讓市民了解天氣變化。由於天氣瞬息萬變,欲知最新天氣資訊,請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https://www.weather.gov.hk 或 https://www.hko.gov.hk。
香港天文台的早晨電視天氣節目每日上午約七時及八時更新,而黃昏節目逢星期一至五下午約六時更新,旨在提供一個親切溝通渠道,讓市民了解天氣變化。由於天氣瞬息萬變,欲知最新天氣資訊,請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https://www.weather.gov.hk 或 https://www.hko.gov.hk。
一道低壓槽正為廣東內陸帶來雷雨,天文台預料低壓槽會在今日發展成一道冷鋒,並在稍後靠近廣東沿岸,稍後驟雨較多及有一兩陣狂風雷暴。 內地中央氣象台發布暴雨藍色預警,預料廣東、福建南部、廣西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會有大到暴雨,其中廣東中北部局部地區有大暴雨,雨量100至110毫米,部分地區更可能出現雷暴、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on.cc東網專訊】本港今午(25日)迎來今年首個黃雨警告,多區出現水浸及大雨引起的交通意外。天文台其後更發出特別天氣提示,警告短期內或有冰雹,隨即引起市民關注,甚至有疑似沙田城門河落雹的影片在社交平台瘋傳,惟天文台指未收到沙田區日間落雹的報告。不過由於片中地
香港天文台在今日(25 日)下午 12 時 20 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是今年首個暴雨警告。天文台預料,猛烈陣風吹襲香港,另外本港短期內受冰雹影響。
【Now新聞台】天文台下午發出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在西灣河拍攝到類似落雹的相片,預料本港今晚或明早再有機會受到冰雹影響。 天文台下午12時2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10分鐘後預料可能會落雹,之後發布一張相片,指下午約3時拍攝到西灣河有類似冰雹出現,亦接獲市民報告於該區看到落雹,在傍晚再次發出特別提示,本港短期內可能會落雹。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黃偉健:「過去幾日在廣東內陸都有很多冰雹,春天、冷風過程,如果天氣情況發展機制配合的話,很多時候都看到強陣風、強雷暴及伴隨冰雹,晚上至周日早上過程機會大一點,明日(周日)東北季候風,逐漸覆蓋廣東沿岸地區,雨勢應該逐步會減弱。」黃雨期間多區下起大雨,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市民即時撐起雨傘都有點狼狽,要找個地方避雨,沒有帶雨傘、抱著女兒就要跑快兩步。屯門醫院急症室部分位置水浸,服務受影響,病人要轉往其他醫院,多名工人用地拖及掃把清理積水,打開渠蓋,出動吸水機,工人到場疏通渠道,下午四時完成維修,服務恢復正常,可以接收病人。#要聞
惡劣天氣旋風式襲港3小時,市民昨經歷一個風雲色變的下午,本港繼2021年9月落雹後,多區昨再現冰雹,其中天文台西灣河氣象站昨午3時更拍攝到類似冰雹,亦接獲市民報告目睹冰雹。天文台昨午發出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受惡劣天雨影響,各區亂象湧現,其中屯門醫院急症室水浸,病人需暫時轉院,再度敲響基建警號。黃大仙中心亦一度天花漏水變「水舞間」。黃雨下本港多區主要幹道出現水浸一度癱瘓,以新界區最為嚴重,車輛要涉水而行。
天文台表示,在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本港天氣熱的情況會持續,預料全年氣溫會偏高。 天文台會在今年夏季新增「極端酷熱」級別,當預測或實際氣溫達35度,就會發出特別天氣提示,提醒市民注意極端天氣,以及採取相應預防中暑的措施。
【本報訊】天氣不似預期,本港昨日迎來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令市民甚為狼狽,展望今日亦有驟雨及雷暴,氣溫下降,至下周初最低氣溫在攝氏19度左右,風勢逐漸增強,仍然有幾陣雨。連日來天氣不穩,市民外出前謹記帶備雨具。
港人每年棄置數十億個膠袋逼爆堆填區,有本地品牌推出水溶性包裝袋「 #INVISIBLEBAG 」以代替膠袋。此產品可用作衣服包裝、速遞及清理寵物便便,即使棄置在堆填區也可自動降解,已獲700個品牌青睞。創辦人希望產品未來經改良後可用於預先包裝食物,為消費者提供多一個環保選擇,「如果你一定要用嗰樣嘢,既然有一個選擇,點解唔用一個好啲?」
(法新社莫斯科24日電) 克里姆林宮今天表示,俄羅斯本週末將不參加全球每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活動,因為主辦活動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已被俄國當局貼上「外國代理人」標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今天告訴記者:「今年我們決定不參加這項活動,因為他們已經成為外國代理人。」
【Now新聞台】天文台在傍晚再發特別提示,預料本港短期內可能受冰雹影響,此外天文台在下午發出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歷時三個小時,期間,屯門醫院急症室水浸,服務一度受到影響。 多名工人用地拖及掃把清理積水,打開渠蓋,出動吸水機,黃雨期間,屯門醫院急症室部分位置水浸,服務受影響,病人要轉往其他醫院,工人到場疏通渠道,下午四時完成維修,服務恢復正常可以接收病人。天文台下午12時20分發出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多區下起大雨,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市民即時撐起雨傘都有點狼狽,要找個地方避雨,沒有帶雨傘、抱著女兒就要跑快兩步。黃雨持續了三個小時就取消,不過天文台指,雷雨帶正影響珠江口一帶,預料未兩三日有驟雨,雨勢有時頗大並會有幾陣狂風雷暴。#要聞
【on.cc東網專訊】雷雨正影響珠江口一帶。此外,一道冷鋒正橫過廣東沿岸地區。天文台今晚(24日)11時錄得氣溫攝氏25度,相對濕度85%。雷暴警告現正生效。天文台預料香港有狂風雷暴,高達每小時70公里或以上的強陣風吹襲香港。
【on.cc東網專訊】每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熄燈行動,今日(25日)晚上8時30分舉行,適逢今日天氣惡劣,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及曾出現冰雹,加上入夜後預料仍有強陣風吹襲香港,主辦的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宣布,取消西九文化區舉行的「地球一小時」
天文台中午發出今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3小時後取消。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黃偉健表示,下午多區錄得30毫米雨量,將軍澳、西貢、元朗及流浮山一帶,雨量曾超過40毫米。 黃偉健說,下午收到市民報告,在西灣河看到懷疑是冰雹的現象,天文台會分析相關資料,稍後公布。 天文台說,位於廣東的一道冷鋒會在晚間橫過沿岸地區,本港地區今晚及明日天氣預測是多雲,有驟雨及狂風雷暴,初時雨勢頗大。明日稍涼,預計氣溫介乎18至22度。
【on.cc東網專訊】澳門氣象局於今日(25日)晚上7時5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預料雨勢將會增強。另外雷暴警告信號於同日晚上7時30分發出,有效時間至晚上10時30分。
(法新社布魯塞爾25日電) 歐洲聯盟(EU)與德國今天表示,針對歐盟計劃最晚於2035年禁止販售使用化石燃料的新車輛,雙方已就德國提出的異議達成協議。而各成員國達成自2035年起禁售化石燃料新車的劃時代協議,對於上述野心勃勃的計畫至關重要。
歐盟與德國就禁售燃油車的糾紛,達成協議。 歐盟為了爭取在2050年之前達成「氣候中和」經濟體,即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計劃由2035年起禁止銷售使用化石燃料的新車。歐盟最大汽車生產國德國今個月初在最後一刻,阻撓協議。 德國要求歐盟保證,新法例容許使用合成燃料的燃油新車銷售,雙方進行數星期談判,尋求打破僵局。 歐盟環境事務專員在Twitter表示,已經與德國就未來使用一種合成燃料達成協議,現在將努力令車輛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法規盡快通過。德國交通部長也發文表示,採用內燃機的新車,只要使用二氧化碳排放中和的燃料,就能在2035年之後繼續銷售。
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01257)今日公布業績,收益約80.48億港元,按年下降5%,股東應佔盈利減少69%至3.4億港元,主要由於集團在國家政策和市場行情的變化下,主動調整了本公司發展戰略,致建造服務收益及盈利有所減少。而運營方面亦受到國內疫情影響,以致相關地區管控措施使生物質綜合利用板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危廢及固廢板塊需求疲弱及處理單價持續下降。去年建造服務收益約13億元,按年減少25%,運營服務收益約為63.8億港元,與2021年持平。按收益性質分析,建造服務、運營服務及財務收入分別佔總收益16%、79%及5%。集團去年共有54個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涉及總投資額約170.66億元人民幣,總設計發電裝機容量達1069兆瓦,生物質總設計處理能力達每年約809萬噸,生活垃圾總設計處理能力達每日約1.16萬噸。截至去年,集團已落實環保項目139個,總投資額達約328.28億元人民幣,累計承接環境修復項目50個,涉及總合同金額約14.09億元人民幣。市場拓展方面,於回顧年度內,集團共取得12個新項目及簽署1份生物質供熱補充協議,並對1個項目追加投資,涉及新增總投資額約3.5億元人民幣
中國光大綠色環保(01257)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錢曉東表示,雖然3年疫情的陰霾正逐漸消散,社會經濟逐步回歸常態,但環保行業面臨的形勢已發生變化。一方面,由於行業覆蓋面廣、涵蓋領域多,行業受上下游產業影響較大,行業恢復仍需一定的周期。另一方面,隨著行業標準不斷提升,環保項目的投入和運營成本亦不斷增加,環保市場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大,環保企業的挑戰仍然存在。錢曉東指,面對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為了促進轉型發展,集團堅持「三度並舉」的發展思路,即延長產業鏈長度,挖掘市場佔領的深度以及拓展業務範圍的寬度,圍繞雙碳戰略各項政策措施,以及環境、資源、能源、氣候「四位一體」的業務定位,尋找更優質的市場、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具價值的項目。環境方面,集團將積極拓展填埋場修復滲濾液處理業務,研究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資源方面,集團將聚焦大宗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方向,擴大廢舊輪胎處置業務投資、建設及運營經驗;能源方面,大力推進光伏、風能、儲能以及現有生物質項目協同的綜合能源服務業務,重點佈局「低碳城市」和「零碳園區」為主導的智慧能源產業,推進虛擬電廠業務;氣候方面,集團將跟蹤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進展,提前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