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醫院5病童對鼻病毒/腸病毒呈陽性 全部情況穩定
明愛醫院公布,兒童發展復康部一個病房自本周一起,先後有5名男病童,年齡介乎4至15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感染徵狀。院方已為病人進行所需測試,結果均對鼻病毒/腸病毒呈陽性反應。5名病童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院方已根據既定指引加強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飛沫及接觸傳播防護措施,加強手部衞生,並加強病房和儀器清潔及消毒,有關病格亦已暫停探訪安排。
明愛醫院公布,兒童發展復康部一個病房自本周一起,先後有5名男病童,年齡介乎4至15歲出現發燒或呼吸道感染徵狀。院方已為病人進行所需測試,結果均對鼻病毒/腸病毒呈陽性反應。5名病童現正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院方已根據既定指引加強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飛沫及接觸傳播防護措施,加強手部衞生,並加強病房和儀器清潔及消毒,有關病格亦已暫停探訪安排。
【on.cc東網專訊】慈雲山有人打針自殺。今晨(28日)9時許,慈正邨正和樓一單位一名25歲女子報案,指其姓蘇(27歲)胞姊,於住所房間內懷疑注射藥物自殺。救護人員到場,發現蘇女手上插有一支針筒,身旁有11個藥瓶及5支針筒,立刻將她送往廣華醫院搶救,惜終告不治。
本港近日新冠疫情持續,當局估計每日一萬人感染。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表示,新一波確診數字已見頂,並於高位橫行,病毒即時繁殖率維持約1,即每名患者會傳染一人;每日呈報確診個案約480至550宗,日均新增約10宗死亡病例,住院的嚴重新冠個案佔約7%。他說,疫情小波幅會不斷出現,這是冠狀病毒的特性,相信感染後的嚴重程度會愈來愈低,呼籲市民以平常心應對,但亦不能完全鬆懈。
男團MIRROR去年7月在演唱會期間發生嚴重意外,懸掛半空的巨型屏幕突然墮下並擊中舞者李啟言(阿Mo),他至今仍需留院接受治療。其父李盛林牧師一直透過代禱信交代阿Mo的進展,在今晚(27日)他發出第44封代禱信。
政府早前宣布今年流感季節結束,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今日(27日)在電視節目上表示,今年整體流感個案不算嚴重,相信與市民衞生意識提高、不少院舍長者已接種流感疫苗有關。 料新冠高峰每半年一次 至於新冠疫情方面,孔繁毅估計個案仍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回落,同時,由於混合免疫屏障會隨時間下跌,他估計
【本報訊】本港去年開始規管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惟港府今年3月建議修例,擬准許以海陸空方式經香港聯運轉運電子煙至海外市場。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肇始批評,有關修訂對控煙方面帶來風險,情況不理想,並形容全面禁止電子煙和加熱煙的過程崎嶇。
【本報訊】近日繼發性細菌感染個案增多,包括肺炎鏈球菌及甲型鏈球菌個案。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名譽臨床副教授關日華表示,本港現有80至90%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均是血清3型,而幼童可免費接種的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似乎未能有效保護兒童免受感染,即使已接種都未能預防感染。
要數最熱門的願望,相信非「身體健康」莫屬,部分人更會送身體檢查(體檢)計劃給自己或家人作為禮物。然而,坊間的體檢套餐五花八門,該怎樣選擇才最適合自己? 一般人無病無痛,是否需要定期去做身體檢查?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李圓圓解釋,體檢目的是透過檢查及早發現早期隱性疾病,盡早診斷及醫治,因為許多疾病在初期甚至中期,都未必有
食物過敏在全球越見普遍,但原來在不同的國家,致敏的食物種類也有不同。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詩彥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時,便解釋說,造成食物敏感的其中一個主因,原來是在幼兒時吸收了某些食物的成分,身體對這些成分產生抗拒,造成日後吃這些食物時都會敏感。
【Now新聞台】葵涌醫院周日晚上約八時,精神科病房治療室內一塊60厘米乘31厘米的假天花掉落,擊中一名護士。該名護士頭部輕微疼痛,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接受檢查後沒有大礙。初步調查發現,事件不涉及樓宇結構安全,附近沒有石屎剝落,病人服務亦沒有受影響。院方指會調查事件與天花裝拆工序的關連,亦會要求負責執行有關工作的人員留意和跟進。醫院已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呈報事件。
衞生署宣布,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系統推出優化功能,協助已登記「智方便」的市民,查閱自己是否已在中央名冊登記,政府亦正繼續檢視中央名冊系統的登記申請及取消登記申請流程,考慮個人私隱及身份核實認證等因素後,適時更新系統及優化流程。 另外,衞生署呼籲市民,繼續支持器官捐贈,到中央名冊登記。發言人說,香港遺體器官捐贈一直採用「自願捐贈」模式,雖然醫學進步,但對某些器官衰竭病人來說,器官移植仍然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礙於捐贈器官供應有限,令本港現時有超過兩千名病人輪候器官移植,不少病人在等待移植時離世。 衞生署又說,中央名冊自2008年設立以來,登記人數一直持續增長,由2009年的4萬5000多人增至現時超過35萬7000人,反映器官捐贈受市民支持。署方表示,由於大部分人如得知家人死後願意捐贈器官,便會同意達成其遺願,因此把意願告訴家人十分重要。
有機構聯同香港教育大學在去年4月至今年3月,收集近4900份線上問卷進行有關失眠與情緒健康的研究,結果顯示3成以上受訪者受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焦慮及壓力困擾。教大表示,失眠困擾程度愈高,整體情緒健康狀況顯著較差。 研究團隊之一的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指出,今年首季尋求網上精神服務人次,有明顯的按年增長,相信因為方便度,以及可避免親身接受服務所衍生的心理障礙或被標籤的疑慮。機構又說,女性較傾向尋求相關服務,呼籲公眾不要忽略男士的需要。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又說,當局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欠缺有關精神健康支援的策略,建議將精神健康服務納入服務願景,並建議當局探討增加培訓臨床心理家的可行性。
海洛英及嗎啡都是可以引致上癮的鴉片類物質。有賴打擊吸毒的政策,以及有心機構的社會工作,近年吸毒者人數有下降趨勢。就鴉片類藥物成癮的患者而言,一般都建議逐漸減低服食的劑量,以減少鴉片類藥物戒斷時出現的症狀,包括流眼淚、流鼻水、「起雞皮」、肌肉痛、腹瀉、惡心、瞳孔擴張、畏光、失眠、呼吸急促、反射亢進、心跳急速、出汗、高血壓、體溫過高等等。
本星期三是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可能大家會問,那跟口腔健康有甚麼關係?是否「煙屎牙」和口臭?其實不止,抽煙與口腔疾病息息相關,以下是吸煙或會導致的口腔問題:
政府提出修例,建議把以海空和陸空方式經香港聯運轉運的另類吸煙產品納入豁免範圍。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總監陳肇始說情況不理想,明白疫情後社會復常,有經濟需要,但對市民而言,始終有風險,又說全面禁止電子煙和加熱煙的過程崎嶇,如果為市民健康著想、向著《施政報告》所指2025年吸煙率減至7.8%的目標,控煙工作應該全面推進。 陳肇始在一個電台節目建議,降低吸煙率應以全面防止青少年吸煙為方向,也要提高煙民戒煙意慾,包括增加煙稅或擴大非吸煙區。她又說,正開展一個有關學童吸入二手煙的研究,發現有三分一小學生會在家吸入二手煙,情況嚴重,但未必即時出現上呼吸道病徵,因此研究亦會為學童檢驗唾液中的尼古丁含量,以提醒家長留意,從根源推動家裡煙民戒煙。 香港大學護理學教授王文炳在同一節目說,港大一直透過熱線協助青少年戒煙,轉介他們接受不同戒煙服務,又指留意到很多原本已戒煙的人受到朋輩和工作影響重新再吸煙,因此會透過電話主動聯繫他們,提供戒煙資訊,減低復吸機會。
和黃醫藥(00013.HK)與武田公布,美國食品藥監局(FDA)已受理呋喹替尼(fruquintinib)用於治療經治轉移性結直腸癌成人患者的新藥上市申請,並予以優先審評。 呋喹替尼是一種高選擇性、強效的口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2 及-3 抑制劑。倘若獲得批准,呋喹替尼將成為美國首個且唯一獲批用於治療經治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針對全部三種VEGF受體的高選擇性抑制劑。FDA就該新藥上市申請擬定的處方藥用戶付費法案(PDUFA)目標審評日期為今年11月30日。(jl/k)~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日本九州福岡市一間癌病治療中心,有4人懷疑吸入一氧化碳中毒,送院治理。 福岡市消防部門在當地上午十時左右接報,指市內一間癌病治療中心二樓的食物處理室,有4名60多歲至70多歲的男女懷疑吸入一氧化碳中毒,要由救護車轉送其他醫院治理,送院時清醒。當局正調查事故原因。
和黃醫藥(00013.HK)公布,將於6月2至6日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及在線召開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2023年年會上公布21項摘要,涵蓋和黃醫藥的創新抗腫瘤研究藥物呋喹替尼(fruquintinib)、索凡替尼(surufatinib)及HMPL-453有關最新及更新後的臨床數據。 呋喹替尼是一種高選擇性、強效的口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2及-3抑制劑。迄今為止,呋喹替尼在患者中的耐受性普遍良好,其作為單藥療法以及與其他抗腫瘤療法的聯合療法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索凡替尼是一種VEGFR-1、-2和-3、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1和集落刺激因子-1受體(CSF1R)的小分子抑制劑。 至於HMPL-453是一種強效、高選擇性的FGFR-1、-2和-3抑制劑。美國癌症研究協會2023年年會(AACR 2023)上公布的臨床前數據表明,其對FGFR失調的腫瘤具有很強的活性,支持在伴有FGFR改變(如融合或突變)的患者中作為單藥療法或與PD-1阻斷劑聯合使用進行進一步研究。(jl/d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和黃醫藥(00013)與武田(Takeda)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受理呋喹替尼(fruquintinib)用於治療經治轉移性結直腸癌成人患者的新藥上市申請,並予以優先審評。呋喹替尼是一種高選擇性、強效的口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1、-2 及-3 抑制劑。倘若獲得批准,呋喹替尼將成為美國首個且唯一獲批用於治療經治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針對全部3種VEGF 受體的高選擇性抑制劑。FDA 就該新藥上市申請擬定的處方藥用戶付費法案(PDUFA)目標審評日期為2023年11月30日。 (ST)
和鉑醫藥(02142)宣布,porustobart(HBM4003)聯用特瑞普利單抗治療肝癌(HCC)患者的Ib期臨床試驗結果,已於2023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發表,並在ASCO的線上會議上發布。 臨床試驗結論為Porustobart 0.45 mg/kg加特瑞普利單抗240 mg Q3W於晚期肝癌患者中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及可接受的安全性。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