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亂後遺症 5個港人1精神受困

持續七個月的社會動盪造成大批港人精神受困擾。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領導的一項為期十年港人精神狀況觀察性研究,最新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研究指,去年患抑鬱症的本港成年人較一四年的佔領行動多五倍;出現創傷後壓力症(PTSD)症狀者的比例亦較佔中時多約六倍;合計患病率高達百分之廿二,即每五名本港成年人有一人屬精神困擾者。由於該項研究並未調查年輕人及警員,料數據可能被低估。梁卓偉擔憂本港缺乏足夠資源應對額外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

今次研究收集及分析了十年間九次大型數據,去年六至九月正值反修例衝突,期間展開了兩次一千六百名受訪者作以上的調查,研究人員以問卷評估疑似抑鬱症和懷疑創傷後壓力症,包括曾直接暴露於創傷性事件如目擊發放催淚彈或目擊肢體暴力情況等患病率,以百分之廿二患病率計算,估計全港成年患者達一百三十八萬六千人,患病率與經歷大型災難、武裝衝突或恐怖襲擊的地區相似。

創傷後壓力症個案升 如歷大災難

研究以全港有六百三十萬名成人計算,去年有一成一成人患有疑似抑鬱症,即多達七十一萬人,而一四年的佔領行動前基線水平僅為約百分之二。現時患有疑似抑鬱症成年人比十年前增加了五十九萬人,估計當中三十萬人可能與去年社會動盪有關。同樣地,佔領行動後的一五年底,僅約百分之二成人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症狀,去年的相關比例卻高達三成二,即增加了一百九十萬人;而懷疑創傷後壓力症患病率約為百分之十三,相當於約八十一萬人。

公營醫療需等64周 專家促增支援

研究指,成人每天使用社交媒體兩小時或以上關注社會政治新聞或事件,有較高風險患上疑似抑鬱症或懷疑創傷後壓力症。受精神困擾人士求助途徑中,少於一半尋求專業人士幫助。研究估計,本港額外有十四萬人需尋求支援抑鬱症服務,且有約三十六萬人需尋求與創傷後壓力症相關支援。梁卓偉指香港人均精神科醫生比例只有英國大約一半,公營醫療門診服務平均輪候時間最長六十四周,認為本港應增加精神健康及社會支援服務供應,讓有需要病人可獲高質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