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滿佔中阻搵食 政治冷感媽媽首上街撐學生:沒有暴動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6.16遊行從維園起步,園外對出塞得水洩不通。吳婉英攝
6.16遊行從維園起步,園外對出塞得水洩不通。吳婉英攝

6月16日,200萬人走上街頭,一步一步,向傲慢政權宣示民意不可欺。黑衣人群帶著共同訴求:譴責鎮壓、撤回惡法﹑林鄭下台。

密密麻麻的黑衣人群中,有一位瘦小的中年女士,戴著黑色cap帽,黑色polo貼著「反送中」貼紙、扣上白絲帶,手持「學生沒有暴動」紙牌,獨自參與6.16反送中遊行,顯得有點怯生生。記者前去詢問她可否受訪,她回答說:「其實我係第一次……」

不願出鏡的王女士,從來「唔關注、唔識」政治。這一次,她有感修例影響下一代,遂首次上街遊行,她說:「而家唔講,驚以後冇機會。」吳婉英攝
不願出鏡的王女士,從來「唔關注、唔識」政治。這一次,她有感修例影響下一代,遂首次上街遊行,她說:「而家唔講,驚以後冇機會。」吳婉英攝

59歲的王女士,被問到走上街頭的原因,她一時語塞,然後哽咽,調整呼吸片刻,才紅著眼、聲音顫抖地說:「我係土生土長香港人嚟嘅,見到咁嘅情形,係唔想見到嘅,咪出嚟囉。同埋為咗下一代囉,因為50年不變,好快就到㗎喇……」她從旁邊市民接過一張紙巾,稍拭眼淚。

王女士直言,她從來都「唔關注、唔識」政治,以前殖民地時期,天下太平,小市民只要肯努力,就會搵到食。她小學畢業,便找到校工的工作,後來嫁了一個廚師老公,誕下兩女,才做全職媽媽,「我哋嗰個年代,搵食係好容易……辛苦啲、慳啲,都生活到。」到九七回歸,她視之為「必經之路」,「因為中國收番香港,你冇辦法,一定要咁。」甚至對香港、對一國兩制心存希望,相信可以「馬照跑,舞照跳」,生活安穩如昔。

2003年50萬人上街反23條,王女士顧住湊女,無暇理會。到2014年雨傘運動,她覺得佔中不和平、「阻人搵食」,對學生所為不甚理解,「我係唔支持㗎,我係(希望)唔好咁激動,凡事都係和平,好似而家遊行咁和平係冇問題㗎,就唔好話掟磚、掟盛,咁我係唔認同呢樣嘢……唔和平,同埋阻到人,因為好多人都要搵食。」但王女士也感到佔中後的香港變不一樣,是梁振英令社會撕裂。

前年林鄭上台,王女士曾經對她有所期望,「冇得揀(曾俊華或林鄭月娥),但(林鄭)都可以接受,一定好過梁振英,希望佢搞番好香港,喺經濟、民生、住屋嗰類方面。」

王女士曾經覺得佔中不和平、「阻人搵食」,對學生所為不甚理解。資料圖片
王女士曾經覺得佔中不和平、「阻人搵食」,對學生所為不甚理解。資料圖片

王女士坦言,認為林鄭在房屋方面有努力過,一地兩檢等爭議她則未有留意,惟到今次《逃犯條例》修訂,令她首次感到威脅,下一代未必可以安居樂業,「好多變數喺度囉。」

「阿女解釋俾我聽,原來呢條法例,唔係送返去(中國)咁簡單。佢俾啲圖片我睇,我明白到(修例的問題),所以我行出嚟。」王女士說,女兒給她看一些圖畫,內容講述在《逃犯條例》修訂後,有個少女在內地被強姦,她在反抗時插傷強姦犯的眼睛,少女回到香港後,反被移交到內地。

王女士續指,相信修例後,在香港的普通人都會面臨危險,「唔係你唔返(內地)就冇事。」她表示,兩個女兒都從事文職工作,偶爾回內地工幹,令她感到特別擔心,「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因為返大陸係好常嘅事,(修例後)好容易唔知咩事就俾人拉咗去嘅感覺。以前我感覺係,你唔去犯事,喺香港就係冇事,但有咗呢條法例就唔係嘅,我先知。叫做醒覺囉。 其實我咁嘅歲數,真係冇所謂。但係細嗰代,我真係會代佢哋驚。驚佢哋第時冇自由,好多嘢都唔係佢哋話事。」

王女士擔心送中條例令下一代失去自由。過去三次遊行,她都有關注,但因有工作在身,未能參與。資料圖片
王女士擔心送中條例令下一代失去自由。過去三次遊行,她都有關注,但因有工作在身,未能參與。資料圖片

之前三次反送中遊行,王女士都有工作在身,未能參與。到6月12日,她再次見到年輕人佔領馬路,雖然她仍有感示威者有點阻街,但想到送中事態嚴重,對示威者多一分諒解,「明白多咗。但都係希望佢哋和平,唔想佢哋有損傷,大家都心痛,好似有個老師隻眼(受傷),咁大家都好心痛。」警方出動橡膠子彈、布袋彈,更射向示威者的頭部,令王女士甚為生氣,「你射手腳唔緊要,你唔好兜口兜面射佢囉。亦唔應該話(示威者)『暴動』,佢哋有啲激烈動作,但始終都係後生、細個,應該原諒佢哋,唔應該咁樣(定性為暴動)。」

林鄭周六宣布暫緩修例,王女士沒有看記招,對特首的態度、回應沒有評價,「但我希望係撤回,唔係暫緩。」王女士說,為了下一代,6月16日走上街頭發聲,「而家唔講,驚以後冇機會。」 

盧女士有生以來只有兩次上街,分別是6月9日及6月16日,都是為了反送中。吳婉英攝
盧女士有生以來只有兩次上街,分別是6月9日及6月16日,都是為了反送中。吳婉英攝

遊行隊伍中,有另一位為反送中而首次上街的媽媽。「我係一個不理政治嘅人,淨係需要搵份工、有嘢做,生活安居樂業。我個仔都話,如果我都要行出嚟,咁呢個香港真係好惡劣。」她是近60歲的盧女士,從事文職工作,平日坐辦公室歎冷氣,從來未試過頂著炎夏上街,直至6月9日,她成為103萬反送中遊行人潮一員。

盧女士坦言,她過往對時政大事一概不理,「我係等政府為我哋解決問題。」即使2003年23條鬧得沸沸揚揚,她不贊成立法,但也沒有做什麼,仍是一個「等」字,「我覺得政府係會為我哋去諗,(董建華)都(與市民)有商量。」

令盧女士開始留意時政的,是2014年的雨傘運動,「我從來都唔多睇新聞,但嗰時都多咗留意,都會睇吓點解會咁樣嘅呢,之後一直都會關心。」政府對待年輕人的態度、手段,是她的關注焦點,「我覺得係唔應該(放催淚彈),冇錯佢哋係霸住條馬路,但佢哋係和平咁表達意見,政府冇理佢哋,然後夾硬要趕佢哋走。如果政府肯放下身段同佢哋傾,理解佢嘅需求,會唔會要放幾十個催淚彈嘅局面呢?完全係冇商量,咁你叫市民做咩好呢?」

政府向和平示威者放催淚彈,令盧女士開始留意事態發展。資料圖片
政府向和平示威者放催淚彈,令盧女士開始留意事態發展。資料圖片

以為林鄭上場,政府對下一代的態度會好轉,「當初覺得佢有個慈母嘅心,佢都有兩個仔,會諗兩個仔嘅前途係點、香港市民啲仔女嘅前途係點,我估佢會諗,而家發覺完全係睇錯。今次佢(林鄭)真係做得太差,令我哋太絕望。」

盧女士坦言,《逃犯條例》修訂對她沒有貼身影響,惟認為修例對香港個影響深遠,「不論人定經濟,個影響都會好大。除咗外資會撤走,香港人都會撤走啦。」

為了反對修例,6月9日,盧女士一生人首次上街;6月16日,她再次上街。「上次遊行都帶住個希望,希望佢會變;但今次呢個遊行,係覺得佢唔會變。」

盧女士指,因為警方在6.12以過度武力清場,以及林鄭周六開記招的態度惡劣、無悔意,即使遊行未必有效果,她仍決定上街表態。「暫緩我唔接受,同埋6月12日對啲示威者太過粗暴,我睇唔過眼,真係睇唔過眼。我同林鄭一樣有兩個仔,一個30歲、一個25歲,但我唔係淨係為我兩個仔,我都要為全香港市民(上街),我都係香港人嚟㗎嘛,而家唔係淨係我一家人嘅事,而係全香港人嘅事。」她坦言,經過6.12,她覺得遊行也可能有危險,「但唔理得咁多,佢夠膽咪射埋嚟囉,吓嘛?你想我死咪射埋嚟囉,冇咩所謂,反正如果佢唔改變嘅,香港都遲早死。」

再次上街反修例,盧女士說這次感到絕望:「上次遊行都帶住個希望,希望佢會變;但今次呢個遊行,係覺得佢唔會變。」周滿鏗攝
再次上街反修例,盧女士說這次感到絕望:「上次遊行都帶住個希望,希望佢會變;但今次呢個遊行,係覺得佢唔會變。」周滿鏗攝

盧女士表示,2014年及2019年的兩次佔領,她都支持學生,惟覺得林鄭的處理手法,比梁振英更差,「企喺度都叫『暴動』,咁你想我哋點樣呢?今次(警方)更加嚴重啦,好唔合理。點解你要出到槍?係咪想香港人死?咁個個都有仔女,佢都有兩個仔啦,如果佢嗰兩個仔喺嗰堆人度,咁點呀?佢又識得收埋兩個仔,叫佢哋唔好返嚟(香港),至惡係佢啦,叻到盡啦。」

盧女士的細仔正在澳洲修讀醫護相關科目,被問到會否也建議兒子留在當地,她表示會讓孩子自行選擇,「唔會好似林鄭咁樣唔俾個仔任性囉。未來係年輕人嘅世界,咩係任性呢?係佢選擇。或者佢睇嘢闊過我,要俾年青人自由發展,你唔能夠話自己係阿媽就管住佢、唔俾佢任性。」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