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史老師擔心在新框架下 操作上未必達當局目標成效

有中史老師擔心在新框架下 操作上未必達當局目標成效

教育局發布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在中史及歷史科的教學重點列明,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國家從被列強侵略,以致英國佔領香港、及後國家克服困難,並恢復對本港行使主權的奮進歷程,培養國民意識及國家觀念。

資深中史科老師陳志華認為,當局是在原有課程滲入國家安全元素,向學生潛移默化地灌輸有關概念。對於初中課程框架列明,老師可藉林則徐等歷史人物,讓學生體會前人國家持續安全發展的決心,陳志華相信,日後除了講授林則徐在鴉片戰爭期間銷毀鴉片的事情,也要再引導學生分析他對於保衞國家安全的貢獻。

陳志華指出,擔心在新框架之下,操作上未必達到當局的目標成效。他舉例指出,框架建議中史科與音樂科合作舉辦「抗日歌曲欣賞會」,形容有點「離地」,年輕人不會有意投入,也難以短時間內以一般試卷考評形式檢視成效。

他又說,國家安全法生效不足一年,未來或需要更多進修,了解有關現行法例及相關的罪行,再準備教學內容,即使將國家安全納入課程框架,如果涉及史實的負面事件,例如文化大革命的民生及經濟影響,作為老師在課堂教學時也不可能不處理。

李求恩紀念中學副校長徐曉琦認為,過往有關科目都涉及民族身分認同及國家自強等價值觀,明白現時很多老師可能擔心因教學問題被「DQ」,處理上會更小心,但他認為,只要課堂上的討論是建基於事實,毋須太擔心觸及國安法的「紅線」,對學生也不會「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