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確診者社區檢測時陰時陽 專家稱或因病發多天才檢測

一名居住於新填地街18號的尼泊爾籍男子,早前檢測結果出現「時陰時陽」情況,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袁國勇及港大團隊完成覆檢及分析,估計可能與病人在病發後多天,才接受採樣檢測有關,認為情況並非不尋常,與相關化驗程序的檢測準確性無關,又說如患者能在首次就診時,已進行檢測會較為理想。 至於與患者同住的2名緊密接觸者,一日內出現檢測結果由陰轉陽的情況,入院後檢測發現,病毒量屬偏高,食物及衞生局回應時表示,可能與檢測人士初次檢測時,仍處於潛伏期早階段有關,又說患者另外2名親屬,早前亦是透過流動檢測站採樣發現的確診個案,強調檢測安排能有效識別感染者,阻截病毒在社區傳播。 確診的尼泊爾籍男子在本月13日先到私家醫生求診,當時已出現病徵但未有接受檢測,其後在1月15和18日,分別到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的社區檢測中心及廣東道的流動採樣站接受檢測,結果都屬陰性,但患者接受第2次檢測當日,因不適入院,再接受鼻咽及咽喉拭子檢測,結果轉為陽性,證實確診。 他的2名同住家人,在患者入院當日,亦有到廣東道流動採樣站接受檢測,當時結果屬陰性,但入住檢疫中心後,檢測結果轉為弱陽性,到入院再進行檢測,結果轉為陽性並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