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要量「才」受教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資助的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低調接受學生自薦和家長為子女報讀課程,以補學校推薦制度之不足。現時中產家長心態流行不欲子女「輸在起跑綫」,料不少家長會抓緊機會讓子女接受資優培訓,但必須量「才」而為,以免推子女背上超負荷的重擔。 資優教育學苑由政府推動成立至今已有七年,服務對象是同齡青少年中能力表現持續最優秀的百分之二尖子。傳統學校教育未必能夠滿足這些尖子的學習需求,有的人成績大幅拋離同級同學,有的成績卻不怎麼樣,原因是覺得太淺而無心向學,有的則是在傳統學科以外有過人才能,例如音樂、美術、領導等。學苑七年來錄取了千多名來自「第三組別」中學的尖子,佔取錄中學生總數約四分一。 資優教苑宜增收生透明度 學苑在這類尖子的課餘時間,提供對其智力挑戰性高的課程,此外,針對尖子可能面對的情緒和人際交往問題,學苑提供情意課程,並且為他們的家長舉行工作坊,讓天才不致因為種種先天和後天掣肘而發揮不了所長。 學苑收生一向來自學校限量推薦,每所中學最多十二人,小學六人,再經學苑甄選。現在開放予家長提名和學生自薦,好處是讓一些就讀學校「人才濟濟」額滿見遺,或者校方對資優培訓不熱衷,因而不獲推薦的學生,都有途徑接受培育。 不過,學苑首度公開接受報名,非常低調,沒有透過學校廣為告知家長,到昨日在茶 中才向傳媒披露,而根據學苑網頁資料,中小學生的自行報名日期已經分別在本月中上旬截止,絕大部分家長和學生完全不知道有這回事。 學苑方面可能是不希望催生一窩蜂的報名狂熱,可是太低調,會令一些有才智接受資優培訓的學生,因接觸不到報名資訊而失去機會。學苑應該增加這方面的透明度,在公開接受報名時,清楚列明要求和篩選過程,對家長作出期望管理。 切勿催谷子女至不勝負荷 現時不少家長非常緊張子女的求學表現,希望子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不少家長在子女非常年幼時,已經安排他們接受智商評估,至於各種音樂、美術、舞蹈、體育、奧數等興趣班課程,更把子女的課餘時間編配得密密麻麻。有家長希望從中發掘子女長處,有家長卻只是為了營造漂亮履歷來加強子女升學競爭優勢。 此外,還有家長為就讀幼稚園中班的子女「跳級」報讀名校小一,就算不獲錄取,都讓子女吸取面試經驗,有助來年再接再厲。 現在資優教育學苑公開接受報名,家長可能抱着不妨一試的心態,提名子女報考,希望子女能夠接受優質栽培加強競爭力。不過,學苑取錄對象是百分之二的尖子,門檻甚高,家長應該順其自然,切忌用類似操練歷屆試題式方法來催谷子女,而且要為子女做好心理準備,就算不獲取錄都不必沮喪,以免成為子女學習生涯的負面因素。 社論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