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廸:民主派與政府角力要「文鬥」

朱凱廸認為,民主派須通力「文鬥」,從爭取公共財政民主透明化着手,為立法會充權。

【星島日報報道】經歷六人先後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民主派失去關鍵分組否決權,議會內的力量似乎被打得七零八落。自言本被視為「威脅」的自決派議員朱凱廸,形容現時民主派是一群「受傷」的人,但人大釋法及DQ案的危機,為民主派「打開了真正溝通的門」。他認為,目前立法會的核心問題在於被政府視為「鵪鶉」,行政部門對公共財政的控制不成比例地高,每每追求效率而要立法會犧牲,加上在人大八三一決定為普選落閘後,「反對政治需要有一個共同綱領的更新」,認為民主派日後需通力「文鬥」,從爭取公共財政民主透明化着手,為立法會充權。 去年立法會選舉以新界西「票王」姿態入局的朱凱廸,回顧一年議會政治的洗禮,他指自己最初被視為「威脅者」,「那時交流很表面,我知你做甚麼,你知我做甚麼,就算了。」但人大釋法、DQ案等危機發生後,促使民主派更緊密合作,「盡快令傷口好番」,但他坦承民主派目前操作比較即時,並非深思熟慮。 溝通之門打開後,民主派如何着手合作?朱凱廸認為,民主派應把民主核心價值放入發展議程當中,認為民主派應為「民主發展派」,對抗「容易使凸錢」的「專制發展派」。過去一年,他聯同被DQ的姚松炎及羅冠聰集中在公共財政上的戰線,追究政府問責,「我們是比較煩的文鬥,大家一起去文鬥其實力量會好大,慢慢令不同同事放多點時間在議會,突破我們是破壞者、對方是建設派的角色定型。」他希望其他民主派亦能進入這種議會角力模式,利用議會力量促進公共財政透明化,「這個層次是一個新旗號,好難玩,可能會輸,要贏就要有決心。」 他批評政府對立法會的想像,仍停留於殖民地時期的狀態,「當佢橡皮圖章,行政機關玩晒」,但他亦不諱言:「九七之後廿年大家都在這個設計內操作,立法會令行政當局在財政上的問責縮細緊。」他指,公共財政上的鬥爭是要給予政府張力去改變,形容民主派的長遠任務是為立法會充權,如給予議員權力就公共財政設定條件,或為財務狀況報告核數,提議改動現時審計署獨立揀選審計題目後,交予帳委會質詢官員的做法,而應由立法會提出審計項目,「《基本法》第七十三條讓立法會有審核財政權,惟現時有審無核。」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