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倡設「未來辦」 釐定政策迎科技渦流

■李嘉誠表示,在巨大的科技渦流中,各國要考慮設立「未來辦」,重新釐定政府政策。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首富李嘉誠接受內地《財新周刊》訪問表示,在競爭愈趨劇烈的社會,科技會擴大知識、能力的差距,到底有否合適框架、合適寬度,以支持世界的高速發展?難有答案。不過,在巨大的科技渦流(Vortex)中,各個國家,特別是中國,都要考慮設立「未來辦」,探討未來需要甚麼,重新釐定政府政策,設計未來。 李嘉誠本月中宣布在五月股東會後退任長和主席,由長子李澤鉅接任,他則會出任公司資深顧問。在他多年的營商生涯中,從塑膠產業,到房地產業,再到電訊以及科技產業,他的每一次產業投資都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對於下一波的產業布局和投資,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預見,而他對新科技特別感興趣。 他接受內地《財新周刊》訪問時說:「近年我私人投資了不少『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專案,我很高興,這是項極具顛覆性的技術,可應用的產品已在眼前,各國各行業也受影響。二十世紀合成化學孵化出無數價值鏈,石油是基本材料,二十一世紀,合成生物DNA是材料,也將會產生無數新價值鏈,解決天然生產難題,穩定價格滿足未來所需。合成生物經濟的大顛覆將覆蓋各行各業,無國界。」 每次看到新科技,李嘉誠都想參與投資,窺視未來,「這對我個人而言,既驚喜,也擔心帶來的影響;對國家來說,就要做好如何參與未來的準備。」 至於長和的未來投資,「Victor(李澤鉅)主要是擴大有利的投資領域;集團方向基本是加大經常性固定收入,過去一年增幅最大,超過50%。對我個人來說,我一直擁抱科技,除了『合成生物學』,也關注Optimal Aging(優質老齡)的項目,自己作為高齡人士,很明白快樂及尊嚴的重要性。」李嘉誠說。 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香港錯過了自身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黃金時期,並最終可能被逐漸開放的內地城市取代。對於香港發展科技企業一直不慍不火,李嘉誠認為,香港是個特殊地方,政府是最大地主,從政府收入比重就看到政府自身對地產和金融的依賴性,因而選擇光譜幅度不大,若要投資未來,令收入比重出現改變,對政府來說或有風險;一旦決心不夠,就抓不住着力點,不責實效。 面對未來,「我一直建議一定要決心找到『雙元』(Ambidexterity)戰略,在傳統產業迅速無縫植入創新科技,新舊合璧,兼具利與變,如左右兩手同時運行自如。在巨大的科技渦流(Vortex)中,各個國家,特別是中國,都要考慮設立『未來辦』,重新釐定政府政策。」 談到香港房地產時,李嘉誠認為房產業都被負面化,但其實這是「衣食住行」之基本需求,有恒產者有恒心。「我一直支持加建公共房屋,因這才可滿足政府以房產業作主收入的同時,也可滿足老百姓要有安樂窩的需求。能力可負擔的,可選擇自己的房屋,不能負擔的,政府也要提供舒適居所,不要以為公共房屋會影響房地產市場。」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