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初生之犢」首戰奧運 林兆恒蘇慧音盼團體賽走得更遠

【體路專訪】香港乒乓球隊去年狀態大勇,在「國際乒聯2020東京奧運世界團體資格賽」奪得男、女子團體賽參賽資格,兼收穫男、女子單打各兩個席位,聯同黃鎮廷/杜凱琹的混雙,港隊在今屆奧運豪奪7張東奧門票。在單打項目上,除了由「一哥」黃鎮廷與「一姐」杜凱琹參賽外,另外的席位則落在「奧運新丁」林兆恒及蘇慧音身上,兩人都懷著興奮的心情等待奧運,希望能夠助港隊在團體賽走得更遠。

香港乒乓球代表隊已經身在東京準備迎接奧運。
香港乒乓球代表隊已經身在東京準備迎接奧運。

香港乒乓球隊實力近年穩步上揚,從2008年北京奧運開始,港隊從未缺席過奧運男、女子團體賽賽事,令登上奧運成為不少本地年輕球手的目標。不過對於17歲已經隨港隊南征北伐的蘇慧音而言,奧運並不是她的夢想,「從小到大打乒乓球目標都是贏每一場比賽、打好每一分,世錦賽、亞錦賽、奧運對我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大賽,當然如果我沒有機會踏上奧運舞台,我的運動員生涯就像缺少了一角。」奧運作為體壇最高殿堂,若生涯從未踏上確實會留有遺憾,今年即將25歲的林兆恒同樣因此而奮鬥,最終能夠首次登上奧運,「從15歲轉全職開始已經想去奧運,不過前面有很多高水平的師兄,一直都覺得這個舞台很遙遠。上屆隊中有唐鵬大哥,自己只能作後補球員,難得今屆有機會就搏一下。」

令人意外的單打

打從港隊在男、女子單打各取得2個席位開始,除了黃鎮廷與杜凱琹兩位篤定會出戰外,另一席位花落誰家一直都是未知之數。及至5月終於揭盅,結果由兩位首登奧運舞台的「初生之犢」林兆恒與蘇慧音出戰,後者在疫情前雖然狀態不俗,2019年更在塞爾維亞公開賽及斯洛文尼亞公開賽單打穿銀掛銅,而且世界排名較師姐李皓晴靠前,但她坦言有擔心自己會無緣奧運單打:「疫情期間發生很多事,自己又受傷患困擾,而且『晴姐』經驗比較豐富,教練都有可能會讓她出戰單打,不過收到是自己出戰後都很開心。」

蘇慧音。
蘇慧音。

現時乒乓球隊已經在東京等待著賽事的來臨,林兆恒就像重返校園,等待著「考試」的開始,「現在心情很期待,像以前考試一樣,想快點開始,好好享受奧運的舞台,畢竟這個舞台不是人人有機會踏足。」雖說今屆首登奧運就肩負起單打的重任,著實令人有點意外,但原來除了單打之外,就連男子隊取得團體賽資格都是這位2019年亞錦賽男雙銅牌得主預料之外,「在團體資格賽我們『抽靚籤』對塞爾維亞,沒想到卻沒能把握機會,掉落負方爭奪餘下的唯一名額,那時候覺得連塞爾維亞都打輸,而且負方有幾支球隊實力與我們相當,就感覺已經沒機會,沒想到我們可以一場一場贏下來,最終拿到資格。」雖然當時林兆恒受傷只能在場邊為隊友打氣,但在取得資格的一刻,他仍是最興奮的一個,「我第一個衝出去慶祝,好像贏奧運冠軍一樣,我覺得奧運冠軍都比不上那刻的興奮。」

對我而言都是一樣,這都是奧運,這不會有改變。 ──林兆恒

兩人首次踏足奧運,然而等待著他們的卻是一個史上最特別的奧運,經歷了1年的延期,可能在沒有觀眾的環境下出戰,然而兩人對此未感到擔心,林兆恒表示:「對我而言都是一樣,這都是奧運,這不會有改變。雖然預計氣氛會比較冷清,但會想辦法令自己投入賽事。」至於蘇慧音則會抱著享受的心態,迎接即將於24日展開的賽事,「過去沒有感受過其他奧運,所以都是當作正常的奧運看待,而且選手村不是每個比賽都會有,是很難得的經驗。」

林兆恒。
林兆恒。

雖說背負著單打重擔,但相比起個人成績,兩人都更重視團體賽的成績,曾在U21組女單登上世界第1的蘇慧音坦言:「我們很長時間沒打國際賽,在奧運的時候可能會發揮失常,所以要在單打慢慢打出狀態,並在團體賽好好發揮,始終隊友們都很努力備戰,不想辜負大家。」林兆恒同樣對單打沒有明確目標,只是抱著學習的心態「贏得一場得一場」,並冀望在團體賽助港隊殺入8強,「這一年沒有比賽,都怕自己會比較慢熱,雖說有模擬賽、隊內賽等,但當在陌生環境遇上陌生對手,感覺始終不同。希望可以藉這個舞台表現最好的自己,與隊友們一起走得更遠。」

兩人初次登上體壇最高殿堂,雖然口裡說著與一般比賽無異,但面對的卻是如此特別的一屆奧運,相信無論他們最終能否登上頒獎台,這次東京之旅將會成為他們生涯最難忘的一次出征。

按此香港東奧代表介紹

圖:彭淬祺、麥景智
文:彭淬祺

國泰、Germagic全力支持《體路》東京奧運採訪之旅

《體路》繼上屆里約奧運成為本港首間採訪奧運的的網上媒體後,將再次派出採訪隊出發東京現場直擊東京奧運會,為讀者帶來最新奧運港隊消息,《體路》東京專頁已面世,全方位為讀者報導最新港隊戰報、香港奧運之代表專訪,亦有奧運項目介紹,歷史資料等,今個暑假,與你一齊 #撐起港隊! 專頁:https://tokyo2020.sportsroad.hk/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東京奧運】「初生之犢」首戰奧運 林兆恒蘇慧音盼團體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