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欣:「經歷過疫情,我希望可以將善意更好的傳達,現在我可以利用器皿來做善事。」
在戲內演活過不同人生的林嘉欣,現實中一人分飾多角,她既是妻子、是媽媽、又是攝影師,最近她再新添了「店主」的身分,令生活這場戲變得更精彩。 去年Karena跟我們談到她替女兒報了陶藝班,因為每次都由她親自接送,與其在現場呆等女兒下課,不如在旁邊動手做做看,怎料一試愛上。即使兒童班因疫情嚴重而要停課,也無法阻止她對陶藝的熱愛,不經不覺就做了一整年。這份熱情來得突然,但不是一時衝動。 「為甚麼我會這樣沉迷,是因為陶藝經常讓我覺得失敗,而我也樂於失敗。不會每次拉胚都能做到想像中的形態,燒好後又有機會裂開,要經常抱著冒險心。但無論成功與否,我仍然是我。它亦是個很好的媒介赤裸地告訴我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而剛好戲劇亦需要經常自我反思。」兩種藝術之間原來帶著這種微妙的共通點,Karena與陶藝的相遇,或許早就是註定的。
疫情下許多演藝工作都要暫緩,生活裡空出來的時間Karena幾乎都以陶藝填充。「基本上一至五,10至7時我都在做陶瓷,它跟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程度像跟戲劇與我那樣密切。」十足全職工作的陶藝生活,讓女兒也忍不住妒忌起來問媽媽:「為甚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做?」「既然要做,就要整個人投入下去,如果不堅持不執著,不花時間去注視,半吊子為何要做?所以我希望她們也會遇到一件事可以這樣沉迷,令她們可以成長,我會替她們開心。」
而這刻的Karena由衷的覺得愉悅,談到陶藝就興奮起來。筆者對這方面近乎新手,最意外是聽到陶藝在她眼中既性感,又感性。「可能你會自以為對雙手的認識很深,因為每天都會使用,但接觸陶瓷後我才發現不太認識自己的手。陶土跟肌膚關係密切,要怎樣運用雙手不同部分、力度才能拉胚,過程中會刺激和放大你的感觀和想像。」忽然想起《人鬼情未了》的經典場景,說不定類似劇情換成一個人在拉胚,也能一樣性感又誘惑。
Karena享受每次做陶土的過程,每次一開始就停不了手,但原來一件作品大概5分鐘就誕生了。由去年下來,她已經完成了超過3000件作品,不過大部分都不在她手,而是送到親友甚至客人手上。早前Karena第一次開店,將陶器放到IG shop「陶器by Karena Lam」賣,每次上架都極速買完,Karena自然高興,因為這意味著可以幫助更多人。陶器店的收益8成會捐到本地慈善機構,店主本人其實從來不講求賺蝕。「經歷過疫情,我希望可以將善意更好的傳達。戲劇很難在街頭賣,但現在我可以利用器皿來做善事。」有興趣的話就要到@ceramicsbykarenalam留意下個新貨上架日。
Karena賣出的每件陶器都會在盒中附送一張明信片以表謝意,那本身是一張寶麗萊照片,捕捉了她生活中的一隅。寶麗萊的獨有質感長期吸引著Karena「那種菲林粗微粒拍出來有種analog的感覺,不高清,在虛和實之間。它明明是一張實體相,但有種暖昧在裡面,所以我很喜歡。」Karena成長於沒有電子產品的世界,就算現時生活有了智能手機,她還是很少用來拍照,始終鍾情底片拿在手裡的實在感。
相機與她相伴近20年,記錄了她人生不同階段。最近Karena將舊照重新整理,準備跟大家分享她的人生歷程。繼她第一本寶麗萊相集《Voyages I》之後,事隔10年終於有續集《Voyages II》、《Voyages III》。一如書名,相集主要記錄她在旅途上看見的各種風景,每集的主角人數愈來愈多。由第1集一個人的自在、第2集跟丈夫的甜蜜、到第3集一家四口的溫馨,生命不同階段都在鏡頭下轉化成藝術。Karena更為這次設計了一系列周邊商品,如筆記本和memo pad,以另一種形式歡迎大家投入她的影像世界。
Jewellery: Bvlgari Text: Ada Lee Photography: Leung Mo Creative Direction & styling: Anson Lau, assisted by Chiaki Makeup: Will Wong Hair: Vic Kwan
相關文章:
【鄭嘉穎陳凱琳結婚專訪】陳凱琳 :「第一次見他覺得好乞人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