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指灣區須創新 港私家車可免中港牌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認為,大灣區要成功發展,需要政策及制度創新。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工作如火如荼,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大灣區要成功發展,需要政策及制度創新,他提出三大建議,包括日後香港私家車毋須申請中港牌,可經港珠澳大橋返回內地;外國公民持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可免申請簽證進入大灣區;以及在某些大灣區需要的行業,港人在內地工作只需繳納香港稅率。梁振英強調,大灣區對香港發展潛力非常大,港人要抱長遠心態去看待,同時要做好各方面的連繫工作,不能守株待兔。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大灣區規劃是香港的「第二次機遇」,要做好規劃,就應該抱著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氣魄去攻堅闖關。他指出,大灣區人口約六千七百萬,本地生產總值等於澳洲或韓國,「你去澳洲,不可能像大灣區城市一樣,在一個半小時內駕車覆蓋六千七百萬人口的地區,在韓國首爾也不可能」,香港應抓緊大灣區的龐大發展機遇。 大灣區涉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及三個關稅區,梁振英表示,發展大灣區要做好政府與政府之間的連繫,以及政策和制度上的創新。他提出三個突破制度的建議,第一是當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私家車可豁免申請中港兩地牌駛往內地,「例如是珠江西岸,兩個地方的協同效應會更容易發揮,這就是制度及政策創新。」第二是持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證的外國公民,可免申請護照或簽證,過關到大灣區九個城市。梁振英在訪問中拿出大灣區衛星圖分布,指香港位於大灣區邊陲,基建對香港連接內地十分重要,隨著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即將落成,以及明年通車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屆時香港與其他十個城市的基建成效便會出現。 至於科技界爭取的「港人港稅」,即港人在內地工作只需繳付香港稅率,梁振英指這是政策創新,未知會否落實,但並非要求所有行業、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可繳付香港稅率,而是某些大灣區需要的人才,「是國家所需、大灣區所需、香港所長的人才。」他強調此非「預告」,只是探索方向。 梁振英說,當大灣區規劃完成後,應進入第二階段,安排大灣區城市的官員與香港相關業界接頭(G2B),「香港企業對大灣區規劃未必很清楚,可讓內地省市官員講解」;之後要做好香港與內地企業的連繫工作(B2B),「做生意不是一個人做晒」,例如本港貿易業非常發達,而大灣區很多城市研發自主創新產品,這些產品正正需要香港的貿易公司協助尋找市場。他又指,部分港人對內地經營仍有認知上的障礙,包括工作方式及文化,相互之間需要克服及適應,因此企業要思考如何向市民推介(B2C)。 梁振英強調,港人今日未必能看到大灣區機遇,正如四十年前改革開放、三十年前土地改革建立土地市場,亦有港人看不清其發展潛力,但他認為港人要抱長遠心態去看,亦要主動做好各方面的聯繫工作,「香港不能守株待兔,今天的競爭,往往不是國與國、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而是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的競爭。」他舉例指,中山主力研發醫療製藥,很多國際大藥廠則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外國大藥廠同中山合作,我們就有機遇和競爭力,如果大藥廠跟上海蘇州、北京天津合作,我們就沒有競爭力,我個人認為大藥廠毋須捨近取遠。」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