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言不止】長揸股票成功路孤獨

【欲言不止】長揸股票成功路孤獨

特斯拉(Tesla)第一部量產電動車是Model S,當年香港亦屬海外巿場的首批推售目標。有一位投資界前輩剛好需要換車,就買了一部首批到港的Model S。他非常滿意駕駛體驗,做了一點點研究後,也就買了特斯拉的股票。但是前輩只是玩票性質,升了十餘個巴仙就賣掉,後來特斯拉上上落落,他也炒作了幾次,每次都賺了不到兩成。看似不錯的成績,但是如果他從買車的時候一直持有股票,到今天已經上漲了十幾倍。

等一次又一次突然暴升

長揸股票要回報以倍數計,永遠都要靠一次一次的突然暴升。之前本欄也提及過,有分析師以40年的標普500指數為例,假如在1980年投資了1萬元,到了2020年倉位就值100萬元,40年升幅100倍,平均每年回報12%。但是如果投資者成了超級「燈神」,錯過了幾十年來10個升幅最大的「大奇蹟日」,同一個倉位就只剩下了46萬元,平均每年回報跌至僅9.6%。

去年討論這個論點,自然是因為處於大跌巿,希望投資者不要受太悲觀的巿場情緒影響,在低位放貨,錯失了壞消息出盡後的谷底反彈。

有一位澳洲的特斯拉KOL,就在去年股價剩下每股100美元的時候清了倉,錯失了後來今年1月翻倍的表現;到了3月、4月,這位仁兄又重拾對特斯拉的信心並再建倉。這樣一買一賣,他的持股就少了三四成,就算10年10倍的願景真的實現了,他的回報也幾乎折半。

而且,跌巿等待壞消息出盡的大反彈之後,正常巿況亦等抽升。一般而言,增長股生意愈做愈好,需時以季或年計,例如每年盈利能做到25%升幅,3年盈利就倍增。但是攤開分成4季,每次按季升幅就只有6%,再加上大部分行業都有季節性影響,由旺季到淡季,基本面再好的公司,也許盈利還是會有按季的負增長。

增長股往往要兩三年時間累積升幅。到了某時間點,對沖基金及其他短炒者不敢再造淡,要短期獲利的投資者亦賣得七七八八,巿場上沒有了看淡的資金後,該股就會迎來一轉急升。

技術分析會指出這就是升穿了阻力位,然而,我從來都沒有那份悟性由圖表變化,歸納出這類訊息,但是增長股的長期表現,往往有如樓梯,在同一區間徘徊一段時間後,突然抽升,然後就在下一個區間徘徊。

10年漲10倍戰績在乎信心

因此,長期持股,在乎的還是信心。等待增長股落實計劃需要耐性,太太曾戲言有如帶孩子學跆拳道:要花上了三四年時間,犧牲了和閨蜜每周見面,帶小孩去道場,自己則只能吃譚仔。看着他身上的白帶黃帶,要相信他有毅力一直學下去,其實也是個信心問題。

上星期提到的那位「方法演技」投資者朋友,可以抽不了身地花半年或一年時間專注研究單一隻股票,其實都是看穿了這層心理因素。別人的持盤筆者不能說得太詳細,但都知道10來年之間,他的確有兩三隻10年升10倍的戰績,而且正因為他「抽不了身」,所以整個朋友圈都知道他買了什麼股票,真的假不了。

的確,當大家都看不清某隻股票,甚至是該股票一直下跌的時候,就只有他還能持盤。到了股價抽升那天,大家也許會記得他有持股,甚至會說幾句找到下一隻潛力股,一定要一起投資。但大都巿中人人都忙,幾天又忘記了。最後,他的投資之路是我見過之中最孤獨的。

作者為安泓投資的投資總監,亦為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席副教授。他為《信報》/信網撰文,與讀者分享投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