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過瘦增磅法——專家解構病理

營養師黃榮俊強調,過肥或過瘦不應單從外觀作判斷,應以科學方法來評定。

【星島日報報道】法國早前通過法例,限定必須有健康證明才可從事模特兒工作,目的是禁止時尚界聘用過瘦的模特兒進行拍攝或「走秀」等工作,以遏止時下鼓吹「愈瘦愈靚」的不良風氣。過胖或過瘦當然都不健康,可是何解總有些人即使食量驚人,仍然會有「食極唔肥」,甚至瘦得誇張的問題?到底成因為何?會否對身體構成壞影響?可有方法能幫助回復正常體重? 高級營養師黃榮俊說:「在時下流行瘦才靚、肥是罪的審美觀下,增肥這兩字,看似很『離地』和不合時宜,但生活上確實有部分人可能因飲食習慣不良或先天體質問題而有增磅的需要,而且對於這類人士,增肥更是別具難度,很多時甚至可能比肥胖人士進行減重的難度更高。」 黃榮俊強調,撇除心理因素和厭食症等疾病所影響,自身身體狀況,也會對是否能夠妥善吸收營養,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人體的肥瘦可以被很多因素左右,但總括而言與進食多寡及身體的消耗量有關。最基本的情況是,如果吸收得少而消耗量又過多,正常下尤其長遠而言,當然會有過瘦問題,反之吸收得多而消耗量少,則會變胖。 但要具體知道自己是否過胖或過瘦,不能單憑外觀等主觀感覺去決定,應以同年齡、性別、身高的群體情況作比較,才可得出較準確的數據,判別出是偏肥還是偏瘦。此外另一種有助評估消耗量和吸收量是否正常的方法,就是先測出本身的新陳代謝率,即身體每日所能代謝的熱量,然後再細列每日所吃的食物,計算食物總熱量是否有大於新陳代謝狀況。雖然一般計算數字會有一定的誤差,但也可作為一個概括的脈絡,用較科學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屬於「食極唔肥」類型。 影響人體吸收及消耗量的因素不止於進食和運動,黃榮俊說:「很多人以為只要多進食便會變胖,食物進入身體後,蛋白質、脂肪以至醣類等,都需要一個消化過程,由胃部消化分解至更細碎後,進入腸道再被各種酵素進一步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才可被小腸黏膜細胞所吸收,之後再經血管進入血液並循環至全身。不過,如果腸胃出現問題,例如缺乏某些消化酵素,自然難以充分分解食物,其次,如小腸黏膜細胞有毛病,也會令人體無法充分吸收營養素和傳送給身體各部位應用。這些情況下雖然表面上是有進食,但具體吸收量其實不足。」 黃榮俊強調,如果食量與同年齡層人士相若,同時又沒消化不良、腹瀉等腸胃及消化吸收問題,便需要留意是否有過敏與免疫系統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也會有「食極唔肥」和持續消瘦的情況,他提醒大家,如果兼有手震、眼凸等症狀,就需要留意和及早求診。而假如體重突然無故明顯降低,則更可能是患上嚴重疾病的先兆,也應盡早進行身體檢查。 很多有需要增肥人士,以為多吃蛋糕、零食等高脂、高糖的食物,便能夠達到增肥目標。但黃榮俊絕不建議任何人多吃這類食物,他強調即使是過瘦者,如不適可而止食用,也會出現得不償失、嚴損健康的壞影響。因為進食過量高脂、高糖食品,最易增加出現血脂、血糖和血壓過高問題,這亦是最主要會有礙心臟、血管,以至腎臟等整體健康的高風險因素。 「如檢查後沒上文所述的病理性及飲食不良等各種問題,建議可先妥善規劃日常飲食生活模式,定時飲食及作息, 以養成有規律的健康飲食習慣及保持食欲。其次,可以多吃有助腸道健康及含益生菌的食物,例如蔬果、無糖乳酪等,以改善、強化腸道吸收機能。另應進行適量和有規律的運動,提升整體心肺和新陳代謝狀態,這些都是能夠幫助人體吸收營養素及助長肌肉的有效方法。」黃榮俊解釋。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