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歸話養肝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合成、代謝、解毒及儲藏大量物質等功能。中醫認為肝藏血,主筋,其榮在爪。人臥血歸於肝,肝是血液儲藏運作之地。說的是白天活動血流向四肢,晚上臥睡時血回流於肝。科學研究也表明人站立時肝血減少40%,運動時肝血減少80%,平臥時肝供血則較豐富。肝喜條達,怒則傷肝。長期易怒煩躁,肝氣鬱結,可導致肝功能紊亂。肝臟是個脆弱的器官,保護不周可致病。如脂肪沉積在肝細胞內,或肥胖伴代謝綜合症,使血管及器官處於低度炎症狀態,血管炎可致心腦血管病,肝炎則影響肝脂肪代謝。近年來發現脂肪肝病人腸道菌群內毒素上升,血液中內毒素上升,與肝炎受損及肝纖維化有明顯關係。由此可見,非酒精性脂肪肝對肝臟的破壞,除肝細胞內沉積脂肪外,也與代謝綜合症、炎症和內毒素有關。又如病毒侵入肝臟,肝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肝細胞變性、肝內出血、炎性細胞浸潤導致肝腫大,正常功能減退。大部分肝病可治癒,但少數遷延不愈形成慢性肝炎。

對於肝臟不佳的人群,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肝,肝則受養;陰平陽秘,人乃安。等同西醫提倡健康的生活作息習慣,均衡飲食,不吃過度油膩食品,戒煙酒,充足睡眠,適量運動,注意休息,不過度疲勞,增加肝營養,改善肝血供。對於失代期的肝病病人,建議多臥床休息,減少肝負荷,增加回肝血液,以收營養肝臟之效。此外,調整心態,舒緩情緒對肝臟也有裨益。由此可見,中西醫對肝臟的養護原理如出一轍,二者殊途同歸。

對於平常人和乙肝帶病毒者,可以多吃牛奶、酸奶、蛋、核桃、肉類、菌類、紅豆和黑豆等豆類製品,以及番茄、胡蘿蔔、橙、西瓜、荔枝、檸檬、柑橘、葡萄、李、梨等蔬菜水果,另外,大棗、山藥、蓮子、芡實、陳皮、葛根、百合、薏苡仁、烏梅、蜂蜜等藥食兩用品種同樣有健脾胃、護肝養肝的功效。奶製品補充蛋白質;酸奶可調節腸道菌群,促進毒素排除,也可促進干擾素生成,提供機體免疫力;豆製品含豐富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對肝臟的修復有利;菌類多糖提高免疫力;至於荔枝、烏梅、柑橘、葡萄、李、梨、蜂蜜、番茄等同樣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糖類,可以幫助肝臟解毒,起到養肝護肝作用。

對於年屆50或以上的乙肝帶病毒者或有亞健康症狀的慢性乙肝病人,可以適量用西洋參、黃芪、白扁豆、山藥、桑葚、陳皮、鱉甲、茯苓、茯神、海藻、葛根、薏苡仁、芡實、靈芝、大棗、丹參、枸杞、三七等中藥,根據自己的身體具體情況選擇部分藥品煲湯或煎服或請醫生處以煲湯養肝方,緩解疲勞。研究顯示,人參皂甙能修復肝功能的損害;黃芪含有必需氨基酸、糖類、澱粉酶、核黃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硒,能防止肝糖原減少、抵抗肝損害、刺激干擾素系統和調節免疫功能;枸杞中的甜茶碱能有效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再生;三七可養肝清脂,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白扁豆可抗血栓,增強免疫力;山藥能防止脂肪沉積,減少皮下脂肪堆積,防止結締組織萎縮,改善血液循環,保護血管;桑葚可增強免疫力,防止動脈及骨骼關節硬化,促進新陳代謝;靈芝能清除自由基,抗肝炎,抗肝纖維化,提高免疫;茯苓、茯神含蛋白質、卵磷脂、多糖、膽鹼等,能增強機體的生理活性,誘生干擾素及白細胞調解素,有間接抗病毒抗腫瘤,保肝降酶延緩衰老等作用;薏苡仁可抗癌、降糖、降壓、解熱、鎮痛,增強免疫力;葛根能清熱消炎抗菌、擴血管、降壓解痙、調節免疫及血糖;芡實、蓮子含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海藻類含多糖、維生素、硒、素膠藻酸等,有降血脂、降血壓、抗病毒、護心臟、抗腫瘤的作用。

若肝病患者的病情有所變化,如出現肝纖維化、肝硬化等病症,則須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可擅自用藥。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訪問學人陳澤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