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熟女心中都有一個小鮮肉?

10月主企-2-1

每個熟女心中都有一個小鮮肉?
每個熟女心中都有一個小鮮肉?

身旁牽著一個年輕戀人,已不再是專屬男人的特權。

在女性眼中,姐弟戀為何吸引人?

小鮮肉代表了什麼需求或想像?

來看心理師最貼近女性的心理觀點。

撰文/黃惠萱

「啊~好男人都去哪了?」語喬在晤談室裡抱頭哀嘆,剛過42歲生日的她,一改過去隨緣的態度,開始積極嘗試各種擇偶管道,才發現「擇偶市場」的殘酷。

相親或聯誼遇到的對象中,若是年齡相近或年紀比自己大的男性,談話的內容都集中在工作與成就,再不然就直接問些很實際的問題,像是結婚後住哪裡、要生幾個小孩之類的,語喬遇到這類人,往往忍不住在心中吐槽:戀愛都還沒談,操心這些也太早了吧?

和語喬談得來的,都是年紀比她小好幾歲的男性,和他們聊天很輕鬆,不但人幽默風趣,也可以聽到很多自己沒接觸過的見聞,不過當下互動愉快,回家後對方卻不見得會主動聯絡,「他也覺得我們年紀差太多吧?就算真的有感覺,談下去會有結果嗎?」想想之後,語喬的心也就冷了下來。

同齡男人不可愛

「心理師,我沒有刻意不找跟自己歲數相近的男人,真的是很難遇到啊!就算遇到了,人也很難相處呀!妳記得之前那個A,還有最近那個B,是不是真的不可能!」我默默點頭,在晤談室裡,我聽過好幾個年齡介於35到50歲之間的單身女性,都有類似的困境。

年齡和自己相近的男性,不是已經結婚,就是對談戀愛缺乏耐性。年齡漸長之後,「不想花時間談戀愛,不願意消耗心力去戀愛」這點男女皆同,甚至在婚姻裡的伴侶也有一樣的困境。

針對「熟齡女性與年輕對象交往」這個議題,我向同診所的黃偉俐醫師請教,想了解一下男性的觀點,黃醫師歸納了自己的門診經驗,說道:「男人真的很可憐,背負社會壓力,年齡愈大變得只專注工作,讓自己心靈生活乏味,女人和他相處起來沒情趣,即使功成名就,這點還比不上剛出社會的年輕人。」甚至,許多先生事業亮眼的富太太們,到門診的抱怨亦是伴侶婚後只顧工作,早就無法和自己交心,「是不是該交個年輕男友陪伴自己呢?」有些人甚至跟黃醫師打趣道。

當我們年齡漸長,就變得不會談戀愛了嗎?從心理學家Erikson的發展階段論來看,20到39歲成年早期的主要課題是「親密與孤獨」,而40到64歲成年中期的課題則是「創造與停滯」,我們從二、三十歲,邁入四、五十歲的過程裡,發展重心確實會逐漸從專注於兩人的親密關係,轉為對更大群體的投入,像是工作職場、家庭生活、社區乃至社會。

即使我們不再年輕,還是有愛的需求呀?該怎麼辦呢?如果我們沒有從親密與孤獨的難題中,學會該有的能力,經營起讓自己滿意的關係,議題就會繼續到下一個階段。找一個年輕的伴侶,也許就不用面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挫折,「我只要專心工作發展自己就好,照顧我和讓我開心的責任就交給另一半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年長的伴侶會照顧人?還是年輕的伴侶有本錢照顧人?

對女人來說,找一個可以照顧自己的可靠肩膀,一直是尋找伴侶最重要的考量。以前普遍覺得年紀長自己幾歲的男人,經濟條件穩定、思慮成熟,才可以讓女人獲得安全和幸福。

但看韓劇《WWW:請輸入檢索詞》裡,最令人心動的一幕,是精明幹練的輕熟女主角突然陷入網路輿論危機,小男友從天而降的外套籠罩著她,呵護著她走出咖啡廳。反觀劇中其他男配角,打拚出社經地位,卻不一定擁有溫柔和智慧守護女性,當女人也有好的經濟條件和足以獨立的能力時,年長的伴侶已經不是感情的保證。

當伴侶的價值只剩下「幫我推輪椅」

「心理師,我老公失眠比我還嚴重,白天脾氣暴躁,我在想他應該和我一樣也是焦慮症吧?可是他都不願意看醫生,怎麼辦?」年紀愈長之後,生理逐漸老化,對於疾病與死亡的心理焦慮會升高,女性因應焦慮的方式,通常是更積極照顧自己的身體,而男性面對健康問題有時卻顯得逃避又消極。

如果伴侶年紀比自己大一截,那女性不但要面對自己的焦慮,還得連伴侶的份一起擔心,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年輕的伴,不但可以在精神上讓人感受到青春活力,更可以減少對生理機能的憂慮,甚至還能偶爾當當體弱的林黛玉,享受對方的照顧。

許多女人遲遲無法離開多年無果的戀情,或是一段遭受背叛的婚姻,就是希望「老了有人可以幫我推輪椅」,可實際上若伴侶年紀比較大,到底是誰幫誰推輪椅還未可知呢!無伴的晚年似乎帶給女性更大的恐懼,其實不管有沒有伴,是老伴還是小男友,生死的課題對所有人都公平,我們終將獨自面對死亡,「活得好,死得好」是我們自己的責任。

不想背負戀愛後的責任

語喬幾個月前才結束一段三年的感情,兩個人認認真真談戀愛,原本想著等他工作穩定一點,也許可以考慮結婚,但同居一陣子之後,語喬才驚見兩人生活之不易。

一個人住的時候,她甘願為自己的生活品質付出,想打掃就打掃,想煮飯才開伙,沒衣服穿時才安排時間去洗衣服。但兩個人一起生活時,她就開始想著「明明是他把浴室用得這麼髒,為什麼要我來打掃?」「我花時間煮了兩個人的飯,碗盤他收拾不為過吧?」這些斤斤計較讓她自己不好過,也讓感情變得現實。

最難接受的是男友對自己的批評:「妳這樣丟三落四,以後怎麼帶小孩?」「妳看我們現在住的環境這麼亂,很難想像以後結婚會變什麼樣子?」「我媽都一週打掃一次,這是最起碼的吧!」這些話深深打擊語喬,讓她下班後變得不想回家,回家之後也不想動,開始看男友哪裡都不順眼,兩人常因為小事就吵架,最後彼此都受不了,打著個性不合的旗子揮手說再見。

分手後靜下來思考,語喬才慢慢釐清上一段感情兩個人各自的問題,男友雖然經濟獨立,在工作上負責任、有主見,可生活上還是個媽寶,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跟語喬一起住就把經營生活的責任都丟給「身邊這個女人」身上,這是前男友之後自己要面對的人生課題,畢竟沒有誰一定要當誰身後那個「打理一切的老媽子」。

而語喬身上是另一種困境,她發現自己不想為別人犧牲、不想整天照顧人、不想被框在一個角色裡被打分數。她想做一個女人,但不想當人家的老婆,做人家的媳婦,甚至沒有準備好成為母親。現在她一個人偶爾孤單,但想到找伴,就會想起前男友批評的話語,想起高齡的母親至今還在為老父和兄弟燒飯洗衣,這些都讓她心生畏懼。

這個心理因素讓她不自覺跟年輕男人靠攏,因為他們要的跟自己一樣,只要單純輕鬆談個戀愛,過各自想過的生活,一起背對那些令人恐懼的角色和責任。看似不去設想未來,但誰知道將來真的如何呢?搞不好戀愛談著談著,突然就有勇氣一起面對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兩人共享的生活中保持獨立

在親密與孤獨的連續軸上,有許多不同的可能,哪樣的選擇適合妳,端賴妳對自己的探索和理解,「我是誰?」「我想要怎麼過生活?」有了自己的答案,就努力去追尋,收獲果實的過程必定需要付出或受傷。

如果想要有人一起分享,就需要某種程度的彼此配合與妥協,這點其實不分性別與年齡,我們都太低估兩人生活中所需的獨立性,有伴的時候就期待「自所不欲,對方都能」,我們對年長或是年輕伴侶的想像,可能都反映出自身所逃避或抗拒的議題。

不管幾歲,如果想要生活更豐富、更有活力,就要自我栽培,光靠年輕情人是不行的;不管幾歲,如果想要身體健康就要好好照顧自己,生活與死亡的品質都要自己把關;不管幾歲,任何緊密相依的關係就會有伴隨的苦與樂,但妳可以不用服膺於傳統女性的刻苦角色。與其追求可以讓妳做自己的伴侶,不如努力做個即使有伴,也能繼續做自己的人!

黃惠萱

我是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希望透過文章與粉專「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分享簡單的理論與經驗,幫助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了解並接納自己,克服代代相傳的舊模式,活出健康的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