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分鐘新增1人糖尿病!年輕族群激增 中壯年患者達6成

一名56歲的涂女士3年前因手臂痠痛就醫,意外檢查出第二型糖尿病,從此每天一顆血糖藥,但愛嚐美食的她絲毫不忌口,直到今年5月膝蓋痛到無法行走,才發現血糖大失控。所幸經接受針劑腸泌素治療,短短3個月改善血糖,體重減輕,搭配復健,恢復日走1萬步的健康生活。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民眾生活作息不正常、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影響,近年20-40歲年輕族群確診糖尿病的比率快速上升,又以40-64歲患者占比59%為最高。

台灣「糖尿病時鐘」越走越快!每年約新增16萬名糖尿病患者,相當於每3分鐘就有1人新確診,65歲以上老年人是糖尿病的最好發族群,平均每2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

收治涂女士的家庭醫學科醫師陳宏麟表示,人體本身就會分泌腸泌素,當血糖高時腸泌素會刺激胰島素分泌,糖尿病患者就是因為腸泌素不足,進而導胰島素分泌不夠。注射腸泌素可智慧控糖,當血糖高才會刺激胰島素,同時延緩胃排空,產生飽足感做好體重管理。

(圖片來源:翻攝陳宏麟醫師簡報)
(圖片來源:翻攝陳宏麟醫師簡報)

拒被糖尿病綁架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不單純只是糖尿病,還會侵犯身體的大血管和小血管,提高併發心血管疾病甚至心臟衰竭的風險。專家認為控制糖尿病,除飯前血糖、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達標,也要早期控制三高,降低心血管共病風險。

杜思德指出,臨床使用的抗糖尿病藥物眾多,各有不同的機轉,其中腸泌素,研究證實可幫助8成病友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共病風險,有助減輕體重,因此被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列為控糖達標的好幫手,建議合併心血管疾病者優先使用。

「若本身也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可優先考慮使用腸泌素。」陳宏麟說。腸泌素有不同選擇,包括健保給付的新藥在內,已有每週1次、每天1次和每天2次等多種的不同選擇,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討論。

陳宏麟提醒,由於腸泌素有抑制食慾的功能,當注射腸泌素後,患者又大量進食恐會產生噁心感,甚至嘔吐;洗腎患者、胰臟發炎、有甲狀腺癌病史等人,需要經醫師評估才可使用。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