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日企造假教訓 打造中國品牌

【經濟日報專訊】日本企業近年頻頻被揭造假醜聞,最新主角是神戶製鋼,波及全球500家公司,令日本品牌的光環退色。中國企業宜把握時機,提升「中國製造」品牌地位,才有望實現強國夢。 經濟長期衰退 壓成本保競爭 神鋼被揭發竄改部分鋼材和製品強度數據逾20年,受影響公司包括豐田、波音、空中巴士、新幹綫以及本港高鐵,令消費者擔心這些汽車、飛機及高鐵的安全。 神鋼造假只是問題日企的冰山一角,較早前全球最大安全氣袋製造商高田,隱瞞氣袋安全隱患,最後要申請破產。從高田到神鋼,整個日本車企零部件供應質量出問題,三菱和鈴木亦被揭油耗造假,令日本車企大受打擊。家電企業奧林巴斯和東芝在財務造假,建築業的旭化成建材偷工減料,都凸顯日本製造業近年風波不斷。 日企造假,相信與經濟迷失20年有關。日企向來標榜精準生產、高品質,令「日本製造」成為優質的代名詞。在1980年代圓滙急升下,日企更自我信心膨脹,要爭做世界第一,但當經濟泡沫爆破後,日本陷入長期經濟衰退。日企為了競爭,部分除壓低成本,甚或偷工減料,並在數據上造假來營造高質量的假象。 「德國製造」同樣是高品質的同義詞,福士在柴油車排廢數據造假,固然令德國品牌蒙羞,但卻沒有像日企那樣讓消費者失去信心,皆因德國政府除罰企業外,還加強對產品的安全質素監管;但日本政府卻未採懲處措施,是故日企高層經常鞠躬道歉,但問題依然持續。 造假案對日本品牌榮光打擊嚴重,或成為中國品牌崛起的契機。「中國製造」曾是廉價低質貨品代名詞,隨着一些中國企業從代工生產,成功創建自主品牌,如華為、海爾、格力等,正努力將焦點由生產數量轉移到質量方面,來提升中國品牌的形象。 例如華為,今年首3季手機全球出貨量達1.12億部,已超越蘋果,排第2,僅次於三星。近年流行的無人機,是由深圳大疆生產,成功搶佔全球市場70%份額。 科研創新質變 洗脫低質污名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要在33年內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國夢,企業若能在谷內需之餘,還致力透過科研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洗脫低質量污名,還讓世界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改觀,屆時中國真的踏上富強之路。相信這條路不易走,惟只要企業肯拼肯變,強國夢可望實現。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