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風情畫

《給油麻地的情書》

【星島日報報道】一本描繪社區情懷的「漫讀」作品,以插畫與文字交代印象與回憶,看書名就猜到這位作者是女生,她原來是主修電影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所屬的社區,雖然我家搬了又搬,我從小到大,成長於不同社區,不過最深印象的是初中幾年所住的觀塘,這里的回憶最多。朝早六時半就要到裕民坊排隊搭巴士返學,幾乎都是睡眼惺忪,但放學回到裕民坊,情景就不一樣,附近一帶有數不清的小食檔與地攤,還有小說租賃、賣布疋衣物、銀都戲院,以及一條街的牛雜食檔。對照起作者筆下的油麻地,我所屬的觀塘內容也很豐富,惟輸蝕在少了一個過百年歷史的香港Icon──油麻地果欄。 作者自小住在果欄樓上,她畫的一幅鳥瞰式果欄全景很是動人,從線條、着色和構圖,絲絲入扣地表達出她對這塊「生果聖地」用情是何等之深。隨後而來的是作者有如記者深入採訪果欄的描寫,這個章節充分表現出她「漫讀」社區的功力,她的文字很有漫畫感,令你有如湊近畫中人物身邊,聽得到其傳神的說話,還幾乎看得出他們的表情。例如作者目擊三位經營榴槤欄的男子,處理榴槤全程不戴勞工手套,作者出於好奇的觀察:「完全不怕它(榴槤)棘手,難道這就是專業的表現?負責搬運的赤膊大漢答︰『棘手係咩嚟㗎?』」 作者還不放過果欄的一些冷知識,她介紹了一款好多人聽過未見過,更少有見人用過的「掌心密底算盤」。二十多年前,果欄晚上交易時段經常傳來「答答」聲,說是這款密底算盤發出的。那些年的老闆用密底算盤進行交易,因為客人入貨量不一,賣出價不會一視同仁,為避讓其他人知道,所以老闆要保密報價。一直以來,我只知「密底算盤」的歇後語是「無漏罅」,意指一個仙都不放過的商人,看了作者介紹方知「密底算盤」並非一定指孤寒刻薄,也是行業的需要。 也許作者是主修電影之故,她對油麻地的經典電影別有一番感覺,1988年《旺角卡門》就是在油麻地取景,並真正呈現出油麻地果欄的味道。這一套與我一起成長的電影,我重複看了不知幾多次,全因為戲中那位被內地影迷封為「被唱歌耽誤了的影帝」張學友。講老實話,張學友的演技絕對是天王級,他把一個街頭小混混「烏蠅」的角色,不是演活了那麼簡單,而是演出一個時代的現象。當年,香港人心惶惶,對前途不知何去何從的日子,年輕一代普遍有焦慮和不安,「烏蠅」代表那一群敢拼搏、有熱血的低下階層,他們想以最快、最傳奇的方法脫穎而出,可是他們有心而無智慧,縱使膽大可是妄為,終於以悲劇收場。今天「烏蠅」擺檔賣魚蛋的油麻地戲院還在,但已改為博物館,但類似「烏蠅」的青年恰似還在,他們的囂張與躁狂的面孔,在《旺角卡門》演過多年之後,還一再在這地方出現。張學友的神演技為這個時代留下了寫照,感慨的是「烏蠅」不死,往後續有出位的人。 作者沒有放過細節,更能找出焦點。《旺角卡門》拍攝時,作者還未出世,可是「烏蠅」在戲院門口賣魚蛋,那一個鏡頭背後有三家小店,就被這位「老街坊」認出,分別是「維新藥行」、「德福影視中心」和「大方服裝公司」,到了2017年,它們分別變成「進濤果欄」、「四記果欄」和「海島雞煲烤魚專門店」。如果要再補一筆,我說,當年的演員張學友已成為全中國歌迷心目中的歌神。 本書最後章節是關於作者的家,她爸爸是咖喱達人,最擅長炒咖喱、煮咖喱牛腩,與她媽媽開了一家名為合發的茶餐廳。這一家人故事與我們很親、很近──爸爸、媽媽在茶餐廳縱橫二、三十年,家有三位千金,大姐姐曾經幫手過兩年,可是茶餐廳的每日十六小時馬拉松工作不是人人可以勝任,於是放棄了轉當秘書;身為二小姐的作者曾經一邊當插畫師,一邊兼職在合發幫手,由於志在畫筆的工作,也放棄了茶餐廳太子女的身分,今後只寄望三妹妹可以繼承家業……你說,這可不可以成為下一個處境式電視劇的藍本呢?如果場景還要拉到油麻地去拍攝的話。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