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酸倒流為何需和胃降逆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關症狀及/或併發症的一種,其發病原因多樣,主要與防禦機制減弱有關,其中包括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鬆弛等。

胃食管反流病,俗稱「胃酸倒流」,主要症狀是泛酸、燒心、胸骨後灼痛,在中醫學上歸屬於「吐酸」範疇。主要病因有: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不遂,素罹膽病、膽邪犯胃、稟賦不足、脾胃虛弱等。病位在食管和胃,與肝、膽、脾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主要病機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是胃酸倒流的關鍵環節。胃為六腑之一,主受納熟腐,其氣以降為順。因此在防治胃酸倒流上應把握好和胃降逆的治療方法。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其他方面的配合亦為重要,在防治上:首先應飲食有節,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食,減少或不進食味酸、甜膩或易產氣產酸的食物;進餐時不宜看書報、玩手機,因低頭彎腰收腹會壓廹腹腔和胃腸,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空,分心進餐會影響大腦中樞及植物神經系統對進食及消化吸收的生理調節,亦即會影響中醫常提及的肝的疏泄、脾的運化升清、胃的受納熟腐、胃氣和降的生理功能,以致胃氣上逆,出現食後腹脹、噯氣、胃酸倒流;避免穿戴對腹部造成壓迫的緊身衣褲、腰帶,對防治胃酸倒流有一定的幫助;進餐時冷暖適宜,細嚼慢咽,七八成飽則可睡前不宜進食傳統的養生方法「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值得實踐和應用,餐後散步有助消化,促進胃氣和降,促進胃排空,促進脾的健運,防胃酸倒流,讓身心暢快,從而有利於健康長壽;肥胖人士出現胃酸倒流的機率較非肥胖者高,食無定時、通宵熬夜、飲酒抽煙,均不利於胃酸倒流的防治;利用重力原理防治胃酸倒流,用斜坡靠枕睡覺,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選擇應用;在中醫師指導下行內關、足三里穴位按摩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可因時因地因人而選用;若胃酸倒流伴有咳嗽或便秘者,應同時加強咳嗽和便秘的治療,因中醫認為咳嗽的病機關鍵點之一為肺氣上逆,而便秘的病機關鍵點之一為腑氣不通,而肺氣上逆和腑氣不通亦會影響胃氣和降,不利於胃酸倒流的治療和康復。

中醫在胃酸倒流辨證論治上,不論屬實證、虛證或虛實夾雜證均強調和胃降逆,亦即在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基礎上,用和胃降逆的方法,從整體上運用綜合的措施去治療胃酸倒流,並強調預防復發,提高治癒率,也就是說:中醫對胃酸倒流的辨證論治有傳統的特色和優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人們亦熟知西醫對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治有先進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亦在不斷地進步,應充分利用兩種醫學的優勢和長處為防治胃酸倒流,提高臨床療效,提高健康水平。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

高級講師黃志新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