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建制批修例 林鄭孤身走錯路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前特首董建華政績不多,金句卻不少;2002年2月,他回應民主黨楊森指他偏幫工商界的批評時說:「總之四面受到批評時,我就知道這件事做對了!四面受到批評,表示所走的路是對的,無事!」董建華3年後有事,以健康理由請辭。

董先生的「阿Q精神」對此刻的特首林鄭月娥,撇除西環、民建聯、工聯會的祝福,可能是僅有的慰藉,給予她力量,死撐移交逃犯條例 。這邊廂,在地區直選掌握總得票過半的民主派周日上街反對修訂,近12000人參加,帶頭人物有被親中人士、傳媒指常挾洋人壓北京的反對派;那邊廂,有「愛國愛港」、身處中央諮詢架構人士,呼籲林鄭三思,煞停修例,其中一個論據,是要避免引起國際非議,有挾西方國家壓林鄭之嫌。

民陣和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星期日發起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12,000人參加。何君健攝
民陣和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星期日發起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12,000人參加。何君健攝

一條法例修訂,政治光譜上兩個極端板塊齊齊反對,又同樣打國際牌,十分諷刺;林鄭會否也相信董建華所說的──「我就知道這件事做對了!」

林鄭看來亦相信她做對了,回歸後引渡條例一直未能涵蓋中國大陸、台灣和澳門,她認為是漏洞,歷屆政府都未能填補,她一心要化身女媧,令香港不會成為逃犯天堂;但青天未補,社會不同界別擔心,修例一旦通過,將會挖開一個更大的洞,容易跳進內地冤獄。

由全國政協常委何柱國辦的《星島日報》 和姊妹報《頭條日報》周二(2日)登載署名文章,以〈修引渡例有理有據 為國為港務須三思〉為題,表面肯定修例堵塞漏洞是「是符合原則、體現正義」,實際上是叫停。

文章結語是:

修訂引渡條例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其風險則深不可測。香港現在已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中央給予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特區政府是否要干冒大險、急於洗擦累積多年、看來礙眼的茶垢呢?從愛中國、愛香港的人眼中,能說的就是有作為不等如做好事,今次修例惹起的爭議既出乎估計,在國際間惹來非議,為政者就必須審時度勢,慎之又慎之,三思再三思。」

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成敗在於中港兩地能否接受兩制差異、須容忍差異的現實,以時間爭取空間,讓兩地就長期存在的具體問題,尋求妥善的解決辦法,避免牽一髮動全身,破壞一國兩制的基石。中港兩地一直未能就移交逃犯達成協議,並非什麼漏洞,是實施一國兩制的代價,漏洞的說法是誤導公眾。

修訂移交逃犯條例觸及兩地法制,是兩制中最敏感的部份,是香港制度中最重要的部份,亦是港人、外商人身和財產最大的保障、最後防線;修例帶來無從掌握、後果不能改變的風險,「愛國者」 也嚇怕,甘冒與反對派站在一起的風險,呼籲三思,相信林鄭和中央也沒有預計到;「事不避難」,不一定做對。中央承諾五十年不變,未到一半,是誰失去耐性,要冒大險,走捷徑,最後行錯路?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