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日不落帝國驕傲中的英國,脫歐後何去何從?

3月28日晚間,英國現任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簽下與歐盟道別的「分手信」,並於隔日遞交文件,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3月28日晚間,英國現任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簽下與歐盟道別的「分手信」,並於隔日遞交文件,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2016年6月23日,英國決定與歐盟分手,從此展開脫歐的漫漫長路。

早在1960年代,英國三次申請加入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三次被拒;直到1973年才成功入歐。但兩年後,時任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Harold Wilson)卻因經濟不景氣而發起「脫歐公投」,惟最後以逾半的66%票數決定續留。這是英國首次脫歐。

41年後,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又譯卡梅倫,David Cameron)為了兌現競選時的承諾,再次舉行脫歐公投,近52%選民投下1700萬贊成脫歐票,最終令主張留歐的首相辭職下台。

脫歐公投結束後,一場曠日費時的消耗戰才正要開始。

當一個老牌民主國家在脫歐面前遇上十字路、準備向歐盟道再見時,遠在世界另一端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變化?4月1日,淡江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執行長張福昌及台灣大學教授管中閔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之邀,與一班聽眾齊聚一堂,從英國與歐盟的歷史脈絡,探討英國脫歐後對世局產生的影響。

支持脫歐,但英國人知道歐盟為何嗎?

公投後一個月,文翠珊(又譯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出任英國首相、大衛‧戴維斯(又譯戴德偉,David Davis)被派任脫歐大臣。今年1月新首相提出「硬脫歐」,藉以表示脫離歐盟的決心。3月28日晚間,文翠珊簽下與歐盟道別的「分手信」,並於隔日遞交文件,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對支持脫歐的群眾來說,這是值得歡欣鼓舞的一刻。但張福昌對自己的發現講得很直接:「(這些人)支持脫歐,卻不知道歐盟是什麼」;而在政治人物有心操弄下,甚至有民眾覺得這是「英國獨立日」。

「英國還是完全活在日不落帝國的驕傲啊!」張福昌提及長達6頁的脫歐文件,內文方方面面提及歐盟應如何善待英國、移民政策該如何配合英國,甚至語帶威脅地對歐盟說:「如果接下來的談判讓我們英國覺得不舒服、利益受損失太大的話,可能會對安全合作造成影響。」張福昌質疑這樣強硬的態度,對英國真的有好處嗎?歐盟會因此對英國退讓三分嗎?「還是軟一點會比較好,」他說。

張福昌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預計在5月啟動的脫歐談判,雙方將面臨移民、邊境、貿易與安全等重要談判議題:英國境內的330萬歐盟公民及歐盟會員國中100萬的英國人該何去何從?北愛爾蘭與愛爾蘭的和平景象是否會因脫歐而衝突再起、恢復邊境管制?英國是否應償還包含英國歐盟官職退休金、英國向投資銀行借款600億歐元(約4952億港幣)等款項給歐盟?另外,待英國完全退出歐盟後,倫敦金融地位是否會被虎視眈眈的法蘭克福或巴黎取代?

管中閔直言,英國在歐盟28個會員國中, GDP 排名第二、人口第三、面積第八,脫歐對英國國內經濟得不償失,甚至將使得英國在國際經濟地位弱化,往後在經濟上可能更加依附大國。

5月9日,歐盟即將迎來他的67歲生日。
5月9日,歐盟即將迎來他的67歲生日。

世界應該更了解歐盟

儘管外界認為英國脫歐將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但縱使英國加入歐盟期間,雙方關係也若即若離顯得尷尬。張福昌解釋,英國總想在歐盟中扮演大國角色,卻又沒有實質投票權,使得國內逐漸盛行疑歐風氣。在一份調查中,英國人對歐洲的認同程度僅10%,而盧森堡人卻超過80%。

張福昌就形容,英國像一個「愛搗蛋的小孩」,曾是世界第一強國,又擁有莎士比亞、牛津劍橋等世界頂尖學府的文化實力,再加上身為工業革命發源地、議會民主之母的英國,絕不甘於被布魯塞爾(歐盟總部)統治。英國在歐盟裏面「反歐元」、「反申根」、「反建軍」、「反預算政策」,挾着日不落帝國的驕傲,不願順從歐盟的各式協議。

不過,隨着英國遠離,未來歐盟將減少八分之一的人口、六分之一經濟力(GDP),喪失一半核子武器,更失去一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次,歐盟會因此瓦解嗎?英國脫歐後會否引起其他國家群起效尤?「這真是個大哉問,但我個人認為是不太會,我堅信它不會發生。」張福昌說。

5月9日,歐盟即將迎來他的67歲生日。「歐盟過去發生的內部危機都能挺過;而目前面臨的兩大外來危機:歐債危機與難民危機也都步入軌道,歐盟要瓦解,目前看來是不大可能。」張福昌認為,歐債危機已在2013、14年緩解,而歐洲的難民人數也在與土耳其簽訂難民協定後控制下來,近年在歐洲崛起的右派勢力僅依靠炒作單一議題得勢,等到難民逐漸減少後,這些極右勢力就會被削弱。

至於英國脫歐後會對台灣造成什麼樣的衝擊?張福昌分析,因為台灣人在歐洲的投資較少,除了房地產、分公司影響較大之外,對中小企業的生意影響並不大。管中閔則說,由於南韓與歐洲曾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脫歐反而對台灣經濟有利。

未來,英國將繼續邁向脫歐之路,而這顆英國給世界投下的震撼彈會如何發酵,世界局勢又會怎麼變化?其中一個答案或許就藏在張福昌最後一張投影片上的文字裏:「了解歐盟,掌握未來」。

如果您願意付費成為我們的端會員,請按:這裏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412-taiwan-thinking-salon/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