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下灣磨州珊瑚覆蓋率下降顯著

沒太多人愛吃的煲湯豬肉,搖身一變成為美味豬肉鬆,過程簡單。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正值香港珊瑚礁普查二十周年,漁農自然護理署昨日公布今年的普查結果,顯示本港水域的整體珊瑚生長健康穩定,當中以橋嘴洲北錄得高達八成的覆蓋率。不過,海下灣磨州珊瑚覆蓋率卻顯著下降,個別地點更有輕微白化現象,署方已委託大學專家探討成因及進行珊瑚復修研究。專家直言,海下灣的珊瑚近兩年情況有點奇怪,數量和品種一直變差。 「珊瑚礁普查二○一六」今年六月展開,為期四個月,範圍涵蓋香港東部水域最多珊瑚生長的地方,由北面的東平洲一直伸展至南面的果洲群島,包括多個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地點。三十三個普查地點中,九個位於海下灣、印洲塘和東平洲的海岸公園內。 普查結果顯示,整體而言,本港水域的珊瑚生長健康穩定,生物品種豐富。各個普查地點所錄得的珊瑚覆蓋率由百分之九點三至百分之八十二點八。錄得超過百分之五十珊瑚覆蓋率的地點有十九個,當中以橋嘴洲北錄得的珊瑚覆蓋率最高。 不過,調查亦發現海下灣磨州珊瑚覆蓋率錄得顯著下降,一些地點則有輕微白化現象,但影響僅局限於個別地方。漁護署發言人指,因應磨洲的珊瑚群落的情況,已委託香港大學的珊瑚專家,探討成因及進行珊瑚復修的研究。 普查亦有進行「珊瑚檢視」,根據特定的珊瑚健康監察表,量度珊瑚色素的濃度,以評估珊瑚的健康狀況。在八個進行了評估的地點,其珊瑚色素的平均指數為四點一一,指數範圍介乎三點六五至四點六七之間,雖然超過一般平均值三,不過就較去年的四點二三及五年前的四點一四為低。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表示,海下灣的珊瑚近兩年情況有點奇怪,數量和品種一直變差。她稱暫時成因未明,但該區發現不少長刺海膽,不排除出現生物侵蝕或水質欠佳等問題所致。 李美華指香港的珊瑚集中在本港東面,暫時健康良好,因為填海或工程大多在西面水域,未有對珊瑚造成太大影響,不過她提醒,由於珊瑚十分脆弱,當遇到海洋垃圾、建築工程或被潛水人士踢到,都會危及珊瑚的健康。 珊瑚礁普查屬於一項全球計畫,目的是促進珊瑚礁的可持續管理。香港珊瑚礁普查基金於九七年首次在香港舉辦珊瑚礁普查,漁護署自○○年起與基金合作進行。一直以來,香港珊瑚礁普查得到不少愛好潛水的人士支持,今年有超過七百五十名來自不同界別的義務潛水員組成六十八隊潛水隊參與。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