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幼教教材套 助展道德情緒教育

星島日報相片

【星島日報報道】現時學前教育有關情緒與道德的教育偏重認知層面,如公平的概念限於「一人一件」,然而學生未必懂得處理現實中不公平的情況,以及調節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與二十二所幼稚園合作,編寫「道德及情緒教育教材套」,冀通過有系統的教材教導學童處理道德議題,以及情緒調節的技能。 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三百三十萬元,與本地二十二所幼稚園合作,為幼童編寫「道德及情緒教育教材套」。內容涵蓋整個幼稚園幼兒班、低班至高班的課程;分九十個單元,其中六十個為核心單元,其餘為自選單元,涉及誠實、公平、慚愧、內疚等主題。其中十八個單元更設有多媒體教材,讓學生和家長於課餘時間互動學習。 計畫顧問兼浸大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部助理講師殷沛淇指,現今學前教育關於道德和情緒的教育多限於認知層面,「只會教學生一人一件就是公平,但從來沒有教過,當遇到不公平的事時,如何找到最公平的解決方法,即是解難能力。」加上不少有宗教背景的幼稚園將品格教育融入宗教課程,以及坊間缺少結合道德和情緒的教材,導致學生對情緒調節和應對道德難題欠缺深入了解。 她舉例,教材套其中一課「最後的芒果布甸」,通過角色扮演與學生探討公平的問題。故事中,猴子家族三兄弟製作了四份布甸,最後剩下一份,該怎麼辦?儘管最終沒有標準答案,但可讓學生嘗試處理與公平有關的議題。 中心高級顧問暨教育學系特邀教授馬慶強補充,當學童面對道德問題,會感到慚愧和內疚,如何正面處理這些情緒,對其日後全人發展有莫大影響。團隊將於周六舉行成果分享會,屆時將向參加的幼稚園免費派發一份教材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