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第二擊 放水126億

第二期電子消費券將於10月1日發放。消費券有助刺激市民消費意欲,帶動經濟。
第二期電子消費券將於10月1日發放。消費券有助刺激市民消費意欲,帶動經濟。

疫情打沉本港經濟,港府推出電子消費券救市,市民引頸以待的第二期消費券將於10月1日發放,料為本港市道注入至少126億元消費,再度刺激零售餐飲業,帶旺消費氣氛。有餐飲界代表指首輪消費券有助生意增長15%,料第二期可為業界帶來至少63億元生意;零售業界認同消費券有助刺激港人消費意欲,但本地消費力有限,僅靠「塘水滾塘魚」始終幫助有限,倡盡快通關挽救經濟;有議員強調,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長遠而言仍要恢復通關,才對市道有較大幫助。

第二期消費券將於10月1日派發,約七成人選用的八達通將於第二期派發2,000元消費券,至於選用其餘三款電子支付工具的市民皆可獲得3,000元消費券,按照於8月1日已領取首輪的人數約550萬人推算,估計至少有約126億元投入本港市道。餐飲業是受疫情重挫的行業之一,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8月發放第一期消費券後,業界承接其57%,比零售業更高,生意額亦帶動增15%,如10月發放有同樣效果,即業界會有至少63億元生意。

單靠港人消費難滿足業界

消費券雖有助帶動本地消費,但他認同通關更為重要,促政府制訂時間表,別讓業界「望天打卦」,並稱現時每日僅得2,000個「來港易」名額,他得悉實際每日透過「來港易」抵港僅300多人,對業界難有幫助。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梁振華同指,現時政府未有通關,如同零遊客,業界紛紛「打定輸數」,他舉例指2018年的10‧1長假期,生意額亦會比平時高三成,現只能靠消費券支撐。

首期消費券派發後,市面一度湧現「購物潮」,帶旺零售業。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麥美儀指出,消費券有助刺激港人消費意欲,但認為單靠港人消費難以滿足業界需要,「塘水滾塘魚下只可吊住鹽水先」,期望可早日通關,零售市場才有較大起色。

零售、商業及成衣總工會總幹事張麗霞亦指,疫情下港府推出禁聚令等多項防疫措施,認為市民早已習慣減少消費,即使當局發放第二期消費券,亦難以回復昔日生意額;且過去一年業界生意慘淡,估計未來生意有所回升,亦未必會惠及僱員。

零遊客 消費熱潮較難持續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表示,按過去經驗,剛發放消費券首兩周的零售銷情較為熾熱,特別是高價海味等較昂貴的商品,估計整個業界的生意額可回升至疫情前80%至90%。不過,由於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零售市場向來有三分之一生意額來自遊客,估計消費熱潮難以持續,長遠而言仍要與外地恢復通關,才對零售市場有較大幫助。參茸海味店東主林先生亦指,消費券初期可帶旺生意,客人消費較疏爽,但仍較疫情前差近30%,期望第二期可再次刺激經濟,惟他指最希望是通關,特別臨近年尾新年,內地遊客可來港搜購參茸海味,對生意絕對有大幫助。

消費券有助刺激市民消費意欲,帶動經濟。
消費券有助刺激市民消費意欲,帶動經濟。
各界指出長遠必須恢復通關,才可對零售市場有較大幫助。
各界指出長遠必須恢復通關,才可對零售市場有較大幫助。
久久未能通關,港人坐困愁城。
久久未能通關,港人坐困愁城。
麥美儀認為單靠港人消費難以滿足業界需要。
麥美儀認為單靠港人消費難以滿足業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