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消暑的涼粉草

涼粉草Platostoma chinense (Mesona chinensis)(2017年12月11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生態草藥園)
涼粉草Platostoma chinense (Mesona chinensis)(2017年12月11日 鳳園蝴蝶保育區生態草藥園)

夏日炎炎,廣東人喜歡食用一種叫「仙草凍」(grass jelly)的黑褐色涼粉消暑,在香港街頭的糖水鋪也頗受市民歡迎。製作這種仙草凍的原料就是涼粉草,是唇形科(Labiatae)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遍佈港九和新界的山谷草地。英國植物學家邊林(George Bentham, 1800~1884)根據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的植物採集員韋爾福(Charles Wilford, ~1893)於1857~1858年間在香港島採集的標本,將該植物命名為Mesona chinensis Benth.,並發表於倫敦出版的《香港植物誌》 (Flora Hongkongensis)(1861年)。《中國植物誌》第66卷(1977年)、《中國植物誌》英文修訂版第17卷(Flora of China, Volume 17)(1994年)和英文版《香港植物誌(第3卷)》(Flora of Hong Kong, Volume 3)(2009年)均有沿用。不過,1997年邱園發表研究報告,採用了Platostoma chinense (Benth.) A. J. Paton作為其正名(accepted name),本文亦因而使用此名。涼粉草不耐寒冷和乾旱,主要出產於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福建和臺灣,在民間亦有「仙草」、「仙人草」、「仙人凍」、「仙人伴」等俗名。涼粉草的葉卵圓形,邊緣有鋸齒,揉搓有黏滑感(乾燥後用溫水潤濕也有黏滑感);輪傘花序多數,組成頂生總狀花序;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黑色小堅果長圓形。

翻查《中華本草》(1999年),涼粉草的乾燥地上部分有消暑、清熱、涼血、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中暑和糖尿病等病證。《中華本草》也轉引了本草典籍對涼粉草的記載:「莖葉秀麗,香猶藿檀,以汁和米粉食之止饑,山人種之連畝,當暑售之」[《本草綱目拾遺》(1765年)];「清暑熱,解臟腑結熱毒」[《本草求原》(1848年)];「夏日取汁,堅凝如冰,澤顏療饑;夏時以汁和米粉凝成糕食之,涼沁心脾」[《嶺南採藥錄》(1932年)]。由此可知,涼粉草自清代以來就是食療佳品,其氣味芳香,有清熱解暑的功效,製成的涼粉是消暑的美食,還可以潤澤皮膚。涼粉草也收載於《上海市中藥材標準》(1994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壯藥質量標準》(2011年)。但是,涼粉草並非法定中藥,各版《中國藥典》(1953~2015年)並未收載,也非香港《中醫藥條例》1999年)附表內指明的中藥材。

涼粉草的莖葉主要含多糖類成分(因此水煎液有膠黏性)和揮發性成分,製成的仙草凍風味獨特。涼粉草多糖主要由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組成,煎煮其莖葉時加入適量的食用小蘇打(碳酸氫鈉)可以提高多糖的溶出率;煎汁與小麥粉等食用澱粉混合後形成的凝膠的可塑性較好,特別適合製作涼粉。此外,涼粉草還含有黃酮類、三萜類、酚酸類等生理活性成分。藥理研究表明,涼粉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氧化、保肝等作用。初步臨床實驗證實,涼粉草地上部分水煎液製成的合劑(每毫升含2克乾燥飲片)口服,每次30毫升,每日3次,以1個月為1個療程,對II型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而且此降糖合劑口服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LD50)為84.4克/公斤,非常安全。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2010年3月發布公告,允許涼粉草作為普通食品生產經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同年11月也發布公告,對廣東增城栽培生產的「派潭涼粉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香港的糖水鋪也喜歡採購派潭涼粉草作為原料)。值得注意的是,涼粉草既是食品又是嶺南草藥,主要用來製作仙草凍,也可以用來煲湯和製作涼茶。食物和藥物雖然有時難於截然分開,但是食物並不能取代藥物。我們在享用清熱消暑的仙草凍時,其獨特風味和口感是第一位的;如果將其用於應對糖尿病等健康問題時,則一定要事先諮詢合資格的專業人士。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教學科研部一級講師郭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