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今年IPO集資料縮59% 二十載最差 安永估總額413億 全球排名滑落第六

港今年IPO集資料縮59% 二十載最差 安永估總額413億 全球排名滑落第六

今年新股市場淡靜,安永預計,香港新股集資額僅413億元,按年減59%,為近20年來同期最低,全球排名料由去年第四位,跌至第六位。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蔡偉榮表示,利率高企及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加上歐美資金撤離及減持潮未完,將繼續拖累市況,預計明年香港新股市場維持低迷,集資額料約500億元,與今年相若。

2024勢續低迷 表現無大突破

安永《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預計,今年港股IPO只有61宗,按年跌近19%,全球排名比去年下跌一名,至第九位。至於平均每宗集資額為6.77億元,逾10年新低。本港今年缺少大型IPO,僅一宗50億元以上的IPO,「集資王」珍酒李渡(06979)籌53.09億元,低於去年第六名的規模。投資情緒持續淡靜,平均超額認購僅9.8倍,連續兩年為個位數。

蔡偉榮稱,前年香港IPO集資額達3000億元,去年跌逾六成至1000多億元,今年再縮超過五成至不足500億元,直言非合理水平。行業間仍在尋找新的領導者,未見有當年教育及房地產行業IPO「成行成市」情況,故對明年估算較為保守。

此外,資金取向亦影響IPO表現,蔡偉榮解釋,中美關係緊張,有美資基金擔心制裁或政府壓力,故先行有序撤離或減持中國相關企業,加上港股投資回報率不高,在高息因素下借貸投資的意欲減低,相信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內地恐現走資,審批資金來港更困難,透過「港股通」投資亦「炒完就走」。他預計,明年是利率調整期,戰爭及風險不明朗因素會衝擊投資者信心,兼且有大型公司暫緩分拆或上市計劃,故2025年市場才有望轉好。

瑞銀較樂觀 美減息成轉捩點

瑞銀估算稍為樂觀,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及亞洲企業客戶部聯席主管李鎮國表明,明年中將是本港新股市場轉捩點,下半年會反彈。該行料美國明年首季開始減息,息口下跌可帶動資本市場;同時,內地陸續落地的刺激經濟措施,明年可提升整體宏觀經濟及市場明確度,利好上市氣氛。

瑞銀又說,本港明年新股上市量按年可望最少有三至四成增長,惟短期難以重返2021年水平。新股市場明年下半年勢重現更多10億美元以上的大額交易,保守估計有5至10宗。

此外,中證監新推出的上市備案機制,亦拖慢內地企業來港步伐,當局在該機制下要大概3個月時間審批,而屬VIE(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的企業需時更長。

不過,隨着上市備案機制運作愈趨暢順,李鎮國認為,未來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流程可加快,吸引更多「大deal」(大宗交易)出現,推動市場氣氛。

行業方面,李鎮國提到,市場現時流傳正等待來港上市的中資企業主要來自大型科企分拆,以及具內需復甦概念的消費品相關行業,還有汽車生態系統相關公司。 蔡偉榮補充,近期內地收緊A股IPO,香港可聚焦協助該批企業來港上市,而飲食或消費行業來港掛牌機會較大。

對於如何帶動新股市場,蔡偉榮建議,香港應與內地合作推動特定板塊,例如傳統的製造業或是食品消費行業,香港可擔任「推銷員」,引導海外投資者,有機會令香港市場環境轉好。香港應照顧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做好GEM板改革,至少可帶動新股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