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氣候藍圖 聚焦發電運輸

【經濟日報專訊】氣候變化迫在眉睫,去年全球更創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環境局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簡稱藍圖),涵蓋發電和運輸2大範疇,冀透過增加汽車牌照費、推廣多步行等措施,將人均碳排放量由現時每年6.2公噸、減至2030年的3.3至3.8公噸,以應對氣候變化。 盼2030年 碳排降至少15% 本港2014年人均碳排放量為每年6.2公噸,環境局局長黃錦星預計,本港碳排放將於3年內達至頂峰,藍圖訂下2030年碳排放目標,將本港碳強度由05年水平降低6成半至7成,人均碳排放量則減至3.3至3.8公噸,較2020年的4.5公噸目標水平,降低至少15%。 藍圖指出,發電是本港最大碳排放源、佔7成;其次是運輸、佔16%,煤是本港燃料組合中碳強度最高的燃料,港府會逐步減少燃煤發電,以達至在2030年把碳強度減少6成半至7成的新目標。政府早前提出,2020年天然氣會佔發電燃料組合一半,非化石燃料佔兩成半,藍圖指出,這兩項燃料佔比會在2030年增加,但並沒有列明比例。 私家車年增長率 較人口高 此外,本港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潛力約為3至4%,政府已預留2億元為現有政府建築物、場地及社區設施等設置可再生能源設施,包括安裝水力發電機和太陽能發電板。 截至去年7月底,香港有逾57.8萬部領牌的私家車輛,即私家車和電單車,藍圖指出,本港私家車的平均按年增長率逾3%、較人口增長率0.78%高近3倍,為將港人的人均運輸碳排放量保持在低水平,政府已承諾分階段推展交通諮詢委員會早前提交的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建議,包括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和牌照年費、加重交通違例事項罰款、以及加強執法等,同時推廣以步行代替乘搭交通公具。 由全球近200國簽署的《巴黎協定》去年生效,希望在世紀末前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於攝氏2度之內,但去年卻成全球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而本港夏季平均氣溫更連續3年高於28.2度。 黃錦星指出,大家都感受到氣候變化引致更多極端天氣,以致擾亂了人類賴以為生、較為正常的氣候模樣。而氣候變化是一項跨界別、跨範疇的議題,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香港需要積極作出回應。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歡迎政府公布的計劃,包括政府能擔當領導角色,承諾於政府建築物安裝太陽能板以減少碳排放。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