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調要買定沽?剖析3大獲利思路

invest
invest

2月最後一周的跌市,幅度來得急且快。由加印花稅推動的回調加上適逢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上升,令環球股市出現一次大震盪。

跌市應把握機會執倉

筆者之前已論述過,「各類影響政情、疫情、科技公司皆有機會令指數出現下挫」。由資金氾濫推動的升勢,大型的波動本來就難免。於大跌市的時間,好好把握機會重新調整倉位及組合是必須的動作。

投資遇上回撤是每個投資者必經的階段。眼下經歷了將近一年的凌厲升勢,滿街都是股神王者,這一撤正好是考驗功力的時機。

熱門股調整為買入機會

說回市場情勢。2月最後一周的回撤中出現兩天淨賣出。市場成交全周都高於2,500億。北水勇退,值得深思的是北水的操作手法:這一次來港北水的主力是國內的公募基金。

按中資券商估計,未來每年平均增持港股2,500億至3,000億人民幣。而偏好上,鍾情於新經濟、行業龍頭。這些與筆者之發掘玖龍紙業(SEHK:2689) 熱門平台市下冷門心水股推介的邏輯是一致的。

除此,公募基金配置的集中度極高,大部份都重倉持有權重股,如騰訊(SEHK:700)、美團 (SEHK:3690)、港交所 (SEHK:388)等。密集的持股撤退時很容易出現恐慌式人踩人下跌,但反過來就是買入機會。

在北水南調,外資吼準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提不變下,必須再重申,2021年來的回調都是買入機會。

更多分析港交所可以升上500元成大時代歷史見證?騰訊視頻號何以能創造1萬億元市值?

美通脹暫難大升

再看宏觀數據,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拉升估計是短暫的效果。這並非反映美國經濟走出谷底。

美國貨幣政策是通過調整市場預期來執行,驚喜的空間從來不大。有個別機構開始預期年中通脹水平已能回到2%以上 (代表美國貨幣寬鬆的政策會收緊),但也必須留意疫後復甦的道路,對於人口結構相對老化的美國不容易。

於疫情間的勞動力的損失難以短期回復。而生活習慣改變亦致使結構性失業的放大。通脹於年中是有機會短暫升至2%以上,但僅是基數效應影響。真正的2%通脹目標,要完成大型疫苗接種後才能出現。

騰出資金朝3方向部署

操作上,科技股過去一年已累不少升幅。再加上反壟斷法有機會於兩會間作為議題之一,科技股難以表現。而科技股騰出的資金,可以預期有3大方向走:

1. 調整幅度較大,基本面依然良好的公司。例子港交所,於2月最後一周下跌近17%。印花稅或會減低來自高頻交易的成交,但對於北水南調的主力影響有限。

2. 實體經濟復甦受惠,基建相關。國內雖然於環球間受疫情影響較輕微,但若要至6%至8%GDP增速,加大基建及房地產力度是必須。建材相關將會受惠。

3. 消費相關。消費與基建去拉動經濟力度同樣重要。暫時判斷汽車、體育用品兩大板塊應能受惠。

最後,筆者得苦笑一下,上一篇文章提及的港股券商作為藍燈籠似乎又再一次實現。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