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鍾雪瑩:我從沒放棄靠近電影

做過電台 DJ,是演員也是填詞人的鍾雪瑩(藝名:鍾雪;筆名:鍾說)坦言這些身份仍然是感到壓力的存在。無它,前人栽種的樹太茂盛,作為後輩便容易產生自我質疑——「到底我是否有能力(勝任)呢﹖」

要對喜歡的事負責任


傳理系出身,畢業後到商台當DJ,看似一條自然不過的人生路徑,卻包含了與電影系失之交臂的波折。她笑說:「電影系收很少人,而新聞系收好多人,入不到電影系就去了新聞系。」錯有錯著,因就讀不同科系反而有機會參與電影系的學生作品,「電影系的同學似乎都喜歡找其他系的同學擔任幕前。」在此之後,她曾 freelance 做幕後、打雜,也做過港台劇的短期統籌,可是創作這件事對於她來說竟是越來越模糊。同時期,有個問題亦一直纏繞著她——自己到底憑甚麼靠近電影?


一年後,機緣巧合商台請人,她便成了電台 DJ。她表示以前覺得商台這個地方好有創意,加入後才發現原因並不在地方,「而是裡面的人的創作力都好澎湃。」任職 DJ 沒有改變她的人生軌跡,期間不斷試鏡自薦,終於獲得參與電影的機會,「我從來沒有放棄靠近電影」。直至 2020 年她向商台請辭,旁人或會以為她手上電影的工作已編排得密密麻麻,然而現實卻是完全相反,「我那時有一個凌晨節目,連同拍戲,每日凌晨三、四點收工,六、七點又再開工。沒有生活令我每次開咪都沒內容,更加要作故事。兩邊(電台和電影)互相拉鋸,人情緒亦不好,便開始想:自己有沒有對喜歡的事負責任。」

香港電影的生命力從未減退


因為喜歡,所以取捨。她坦承,許多前輩都能可以駕輕就熟地兼顧不同身份,但她需要時間沉澱和整理思緒。一個出色的演員,其中不可缺少的是與社會連結,若不能好好感受和觀察周遭事物,誠然不可能演繹出一個入木三分的角色,參演的作品亦會被拉低水平。去年她有四部作品上映,所有作品皆入圍了第四十屆金像獎,而她本人亦憑《殺出個黃昏》競逐最佳新演員和最佳女配角兩個獎項,可謂彈無虛發,不過她坦言有些心虛,「(自己)憑甚麼﹖哈哈。」


《殺出個黃昏》劇照

她曾在別的訪問中說過不太喜歡別人形容「香港電影已死」,不是科班出身的她直言到現在都不清楚電影圈如何運作,但眼見很多人仍然在默默努力。「我很喜歡 casting。有一些演員朋友曾勸說我不要太主動,不過 casting 是沒有成本的,處處都是機會去實踐和試驗我的想法。」不介意別人怎樣看,主動爭取,抓緊每一個可以進步的可能,「我們要寬容對待每一個機會。」從來都說,心態決定一切,這便是她比其他人走得更前的原因。要說原因,還有一個不得不說,「常說以前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即使是那個年代,都一定有爛片和滄海遺珠。我會形容現今是低產量、資源集中的時代。兩個年代的電影的生命力沒有太大分別。」


《媽媽的神奇小子》劇照

不嘩眾取寵,無論是製作團隊還是演員,都回歸藝術本身,合力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有價值的題材和創作上。產量下降,那些很難看、濫竽充數的作品便會逐步被市場淘汰。也是一件樂事。

撰文:馬來時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