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海葵對香港的影響

今年,南海熱帶氣旋活動較正常活躍。香港先後受到7個熱帶氣旋影響,其中5 個需要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信號,平了1999及1964年的紀錄。早前颱風達維吹襲越南中南部,強風加上風暴潮造成過百人死亡。及後泰國灣的熱帶低氣壓亦為馬來西亞帶來暴雨,旅遊勝地檳城出現嚴重水浸,水深超過3米,超過2000人需要疏散。

菲律賓附近的熱帶雲團已於昨日增強為熱帶低氣壓,並由日本氣象廳命名為海葵。海葵於今早(星期五)早上進入南海。各官方預報機構均預測海葵會繼續增強,可能達至強烈熱帶風暴,但由於環流細小,加上與香港有一段距離,香港不會受直接影響。

前皇家香港天文台氣象學家奎明於1968年所發表的技術報告中指出,秋季當熱帶氣旋進入北緯13至16度、東經110至115度附近時,由於熱帶氣旋東北象限溫暖和潮濕的東南風與較涼和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在廣東沿岸相遇,假如兩股氣流強度相近和持續,東南風被抬升至高空和冷卻,水汽凝結成雲帶,令香港出現多雲甚至有雨的天氣,這現象稱為「奎明效應」(Cuming Effect) 。

由於海洋和陸地的氣壓差增大,而風力與氣壓差成正比,華南沿岸及香港的風力會增強,天文台會視乎風向、天氣情況和熱帶氣旋與香港的距離等因素考慮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強烈季候風信號(註)。例如當熱帶氣旋移至香港西南面時,香港應轉吹東南風。但假如風向仍為東至東北,表示香港受季候風影響,天文台可能選擇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而不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兩種信號均警告強風的風力,但很多市民忽略甚至不明白強烈季候風信號生效時的危險性,仍然進行水上活動,造成意外。

當海葵於週末期間橫過南海中部時,香港風勢亦會增強,離岸可能吹強風,市民不宜進行水上活動。而海葵的水汽與東北季候風相遇,香港天氣亦會轉為有雨。這些都是十一月熱帶氣旋對香港的間接影響。

註:最具爭議的是1987年11月底的(強)颱風蓮娜和強烈寒潮相遇事件。當年天文台只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一般認為是由於當時吹北風及氣溫急劇下降(天文台氣溫48小時內由26度跌至8度),天氣明顯受季候風影響,而且預測蓮娜將會快速減弱和消散。不過亦有相反意見認為當時蓮娜中心風力高達每小時160公里並正在接近華南沿岸,與香港距離只有200多公里,橫瀾島陣風高達每小時110公里,街上途人被風吹倒,在保障市民安全的情況下,天文台應該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文:恆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