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人選「無興趣從政」 陳智思專注家業拒選特首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不論從政或從商,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亞洲金融集團(662)總裁陳智思,都是在「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情況下,由最初不主動爭取,到後來卻逐步做出成績來。被視為有機會問鼎下屆特首的陳智思,經常被人問及會否參選特首,他接受本報訪問,回應同樣的問題時,一再表明「無興趣」,因為要繼續守着家業,做好長期投資,交出好成績。 記者 曾秀雲 陳智思由最初無意從政,到最後於1998年代表保險界晉身立法會議員,正式投身政界,繼而進入香港最高決策機構,成為行政會議成員,且身兼多項公職。正當社會對2017年普選特首方案,尚未有任何共識之際,陳智思這位不涉爭議性、形象正面,又有公眾緣的政壇人物,不時被人猜測會否出戰參選下屆特首。對於這個老問題,陳智思在訪問中斬釘截鐵地重申︰「標準答案——無興趣。理由是公司(亞洲金融)正在轉型之中,仍處成長期,我還要向股東交出成績,提升股本回報率。」 從政須看時機「好複雜」 陳智思經常說從政遠較從商難,因為「從商就好簡單,只要有得做、有錢賺、股東無問題就得,但從政就算你知應該點做,朝正確方向而做,也未必做到,仲要睇時機,好複雜。」那為何仍要從政?他就解釋,這關乎如何界定政治,如果是純政治,坦白說「真係無興趣」,所以做了10年立法會議員後便退下來;反而政府所委任的一些公職,倒有很大興趣,因可協助解決社會問題、貢獻社會之餘,自己亦可學習一番,對家族生意都帶來裨益。事關自己目光擴大了,不再聚焦金融,舉例出任社聯主席後,讓自己認識到社會上的需要,又從人口老化問題,看到未來的市場需求。亞洲金融是有見及此,順勢發展醫療保健業務,並預計於年底,在上環開設中老年人士的保健中心。 陳智思1989年從美國回港發展,先在叔叔的一家投資公司工作,數年後才正式回歸亞洲金融集團及旗下的亞洲保險任職。他笑稱,當時其擔任集團的職位都是「自己為自己而設一個虛位」,專責業務推廣,即做形象包裝;第一件事就是統一公司的標誌,因為旗下亞洲保險、亞洲商業銀行及乾昌證券3家公司的標誌都不一樣,同時加強它們之間的溝通,透過文娛活動,打破過去互不溝通的局面。 管理企業着重長遠前景 他從商多年,認為管理一家公司其實很簡單,「最重要是問究竟10年、20年後,公司的定位是甚麼?」所以他在約1995年,接手打理家族生意時,便進行形象包裝,都是為了未來10多、20年後都能夠生存下去。多個年頭過後,他稍作檢討,自覺非常幸運,因為想做的事已差不多做到,包括將公司轉型,繼續發展公司的強項,退出沒競爭力的範疇,包括2006年時出售亞洲商業銀行。 然而,過程中也有艱苦的一面。2000年時,證券公司有位同事出了事,事件持續了2年,自己亦成為被調查對象。這事對他有如當頭棒喝,發覺原來風險可以大至無法控制,最後決定結束證券業務,同時加速了在2006年出售銀行的決定。 拒盲目追求短期回報 陳智思游說股東,將出售銀行部分資金,入股中國人保(1339)旗下壽險公司。除繼續發展保險業務外,他亦深信醫療保健大有可為,一方面有見家族的泰國康民醫院非常成功,二來從其公職接觸層面,看到醫療、保障及退休,均為未來的重點行業。亞洲金融又夥拍康民拓展海外市場,包括進軍蒙古市場,在烏蘭巴托收購一家專科醫院,又與上海市政府洽商,在虹橋區設立醫院。 陳智思所主張的投資,大多屬長期項目,至少10年過後才見成績,在商言商,公司都要講求投資回報及股本回報。他亦明白股東、投資者及分析員,對公司回報皆有期望,若要自己為公司創造短期增長是可以的,但往後幾年卻可能要損手,但他說「這是我的錢,我係大股東之一,我唔會為了做條數畀人睇,而攞自己嘅錢來『較飛』。」不過他坦言自己是老闆,所以空間較大,不用像外資公司的打工高層,為要交季度成績,而被逼追求短期回報。儘管如此,亦不能太過分,也要在長期和短期回報之間作個平衡,短期唯有靠保險業務的收入支撐,待長期業務奠定基礎後,便能帶來穩定的收入。 陳智思履歷 商業職務 •亞洲金融集團總裁 •亞洲保險總裁 •泰國盤谷銀行香港分行顧問 社會公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代表 •行政會議成員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 •香港泰國商會主席 •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 •健康及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 •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 •司法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 •香港樂施會副主席 •美國加州Pomona College校董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