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谷與電影的發展史

如果一種氣味都代表一種心情,想必牛油、焦糖和粟米交織而成鹹香甜膩的爆谷,讓人很自然便聯想到戲院、遊樂場或嘉年華,感到歡樂、期待和愉悅。今次,不是跟你說爆谷有幾好味,一朵一朵小小的爆谷如何跟電影扯上關係,甚至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人們或電影工業於水深火熱。

爆谷的出現


據知,爆谷(又稱爆米花)早在四個多世紀前誕生,最早的時候,粟米是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其後再慢慢廣泛流傳至不同地方,因應氣候和土壤裁種出不同品種的粟米,如高甜度的甜粟米。人們用各種方法對粟米進行加工再食用,源自印加帝國的爆谷是最古老的烹調方法之一,當時的人發現只要用火爆粟米,便可以製作出這種有趣的零食。自此,它一直是人類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人,除了果腹外,也能加工成為能源、藥品等使用。

爆谷救戲院

直至大蕭條來襲,全球經濟大衰退,在美國更因而大量人口失業,造成很多嚴重的社會問題。在這百業蕭條的期間,人們已經三餐不繼,娛樂對他們而言絕對是奢侈品,因此戲院生意一落千丈,命懸一線間。於是,老闆們力挽狂瀾找出拯救方法,便把主意打到小食小販身上,主動在戲院內劃出空間租給他們,成功開源多一筆收入。

根據當時美國農業部統計,大部分的粟米也用於生產爆谷,而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來自粟米。從那時候開始,美國一直都是生產和使用粟米的大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每年的1月19日更是約定俗成為爆谷節,可見爆谷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電影的最佳拍檔

從大蕭條開始,戲院開始有小食攤檔進駐,而老闆們亦發現爆谷在所有零食中,本小利最大,扣除成本可以獲8至9成的收益,而且亦深受歡迎。於是,他們便直接把外租的空間回收,直接由戲院經營小食部,直至今天爆米花和飲品甚至是佔戲院總收益的一半或更多。

可能你會認為這豈不是本末倒置,戲院因電影而生,卻是爆谷救全家?因為每一張戲飛的收益,戲院也需要和片商對分,再扣減營運開支和器材,餘下的錢已不多了。不過,空有爆谷沒有電影也是不可能,所以兩者絕對是最佳拍擋。

撰文:月田
網上圖片

The post 爆谷與電影的發展史 first appeared on BetterMe Magazine.

這篇文章 爆谷與電影的發展史 最早出現於 BetterM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