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界需要妳

(影像來源:科學人影像資料庫)
(影像來源:科學人影像資料庫)

理工科系背景的女性長久以來人數偏低,物理領域尤甚。在刻板印象、傳統文化、生育壓力等不利因素下,進入物理領域工作的女性更是少見。營造友善的工作環境、看見女科學家的優異成就,能讓對此領域有熱忱的女孩更加勇敢追夢!

邱雅萍

近年來,我有較多機會受邀演講,主題常是鼓勵年輕學子特別是對女學生投入科研領域。為什麼強調女學生?我想這可從一些數據來看。

在台灣,依據教育部相關數據,109學年度物理領域學士班的女學生佔該領域全體大學生17.9%,資通訊科技領域是27.8%,工程、製造及營建領域是18.8%,可見得女學生就讀理工科系的比率並不高。

從我多次受邀由吳健雄基金會舉辦到高中校園演講的經驗來看,我發現在處理科學相關課題上,女高中生具備許多良好的特質。她們很細心、有耐心,思考周全,同時,女性做事較嚴謹、自我要求高。當今科技與科學蓬勃發展,廣納多元人才,併發多元思考,至關重要。因此,鼓勵更多女性投入,可提升國家科研能量、大幅增進科研突破的機會。

然而多數女性最後不留在科學界或科技業,這可能仍與社會刻板印象和傳統文化有關。一方面認為,女性婚後要照顧家庭,權衡下大多由男性負擔家中經濟,而女性選擇離開職場。另一方面,高自我要求下,許多女性往往對自己的職場表現和成就不盡滿意,以為自己不適合在科學界或科技業闖蕩;同時現今科學或科技領域的職場上,女性仍為少數,認為若出鋒頭,可能造成工作甚或生活太多困擾。因此,打造友善的工作環境以及建立完善的職場獎勵和支持機制,才能吸引並留住更多女性專業人才於科學及科技相關產業。

沉浸在學習和研究的燦爛時光

以我自身的學習和職涯經驗來說,1993年我進入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成為大學新鮮人。在當時的年代,即使聯考成績可以上台灣大學或是各校醫學系及牙醫系,由於考量師大具有公費制度,就讀師大是很多女學生的第一志願。因此,我在大學的時候,每一屆物理系的學生中,女生人數佔一半以上。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我從來就不覺得女生讀物理系有什麼不同或是不能。

由於大學成績優異,畢業後我逕讀師大物理所博士班,很榮幸受到指導老師傅祖怡教授的推薦,前往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在鄭天佐院士、張嘉升教授、黃英碩教授帶領的表面物理研究室學習。當時奈米科學是一門新興科學,引起當代科學界的重視,也吸引許多優秀的學者到我們研究室學習。同時,藉由鄭院士的學術聲望,許多國際重要研究學者前來台灣演講,發表研究新知。在台灣主辦的國際會議上,受邀講員都是國際奈米科學領域中的翹楚。那是一段相當燦爛的學習時期,和優秀的同儕一起交流、共事,至今回想,我仍相當感激有這一段學習經歷。

目前我專研的技術是利用掃描穿隧顯微鏡,從材料元件剖面方向探討異質結構介面科學。15年前,把材料元件放入超高真空儀器並進行劈裂(cleavage),是相當大膽且極具挑戰的實驗方法。但我當時的想法是,雖然困難,但不至於不可行,若能建立起來,將是探究異質結構介面科學的利器。在研究夥伴和學生通力合作和支持下,我的實驗成果慢慢有了突破。

專注於一項研究專長並時時追求精進,是我認為讓研究能力保持國際競爭性應有的態度和選擇。我的實驗室利用剖面掃描穿隧顯微技術,突破了高溫超導領域自發現35年以來,首次直接探討原子層與層間的電子有序態和超導態之間的競爭關係。

升等vs.生產

時間回到博士畢業後兩年,我到中山大學物理系擔任助理教授。在前兩年,我的第二和第三個孩子陸續出生,當時還沒有研究成果,同時必須建立自己的實驗室,心理壓力很大。這份壓力多半源於,認為自己似乎辜負了當初推薦並支持我到中山大學任教的師長和主管的期待,也擔心到新單位建立自己實驗室的時程會延緩。

這段期間我所面臨的壓力,應該就是女性研究人員進入職場初期常遇見的問題,即升等和生產。在任職期間生產,研究進度變慢,將會影響升等時程,但女性育齡的生理時期畢竟有時限,這些壓力對於有生育計畫的女性研究人員必然無法避免。人生的角色可以相當多元化,尤其是女性研究人員。

我和先生從事不同行業,在各自的工作領域都有可發揮的舞台。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大女兒在我就讀博士班時出生,今年她將進入大學就讀。家庭生活以及研究工作,雖然剛開始是蠟燭兩頭燒,步入軌道後,兩者就轉換為互相平衡、支持的力量。

感謝在我任職過程中師長和主管的體諒,讓我能平穩地兼顧工作和家庭生活的過渡期。事實上,我常聽到身邊女性同事在研究工作時期也遇上升等和生產的兩難,為了維持研究表現,有人會放棄生產,或是產後休養期間,依然開啟電腦,繼續投稿、寫論文,無縫接軌生產前的研究表現。這些經歷,主管只需要稍有耐心,給予女性研究人員一些緩衝,安穩度過這段時間,回頭來看,女性研究人員在懷孕、生產期間,工作雖有延緩,但長遠來看,並不會影響她們後來的研究表現。科技部過去一年內也增列了兩項重要補助要點,提供生產 或育兒初期的研究人員經費以及研究工作上的協助。

為女性投入科學齊努力

對於如何留住女性專業人才,近年來不論國內外,都是越來越受關注的議題。調查現況發現,世界各地就讀物理系所的女學生或畢業後從事與物理領域相關的女性工作人員,極為有限;隨著學位越高或工作職位的攀升,物理領域相關的女性工作人員佔比驟降。此種懸殊的現象,相對於其他例如數學、化學、生命科學等基礎科學領域更加明顯。有鑑於此,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IUPAP,成立於1922年)在1999年成立了國際女性物理工作小組,積極深入探討這些現象產生的因素,進而努力吸引更多年輕一代的女性進入物理領域工作,並提升女性工作人員在物理學界的地位。

台灣物理學會暨物理女性委員會於2001年成立。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長年致力積極參與IUPAP相關會議,除了提供相關議題的研究成果,也數次贊助弱勢國家出席,建立起良好的國際形象,也與其他國際成員建立友誼。增進國際互動、觀摩其他國家如何提升女性投入科學及科技的意願和機會,有助於物理女性委員會推動相關事務,並藉由輔導和經驗交流,給予女性研究人員專業的團體力量支持。

今年欣逢IUPAP成立第100週年,科技部和台灣物理學會成功爭取到在台灣辦理響應IUPAP第100週年的國際會議(100th IUPAP: 2022 International Joint Symposium of Wome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這場盛會將於今年10月29、30日於台灣大學舉辦,邀請國內外講者與主持人共約20人,講者包含學術界人士、科技業高階女性主管等。希望藉此會議交流經驗,討論在產官學不同場域如何促進女性參與科學及科技領域,共同創造更適當的工作環境與提升國家競爭力。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2年第245期07月號】